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业发展状况分阶段统计(部分)。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第一阶段工业高速发展
B.第二阶段重工业比例上升得益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C.右倾错误思想导致第三阶段工业增速出现下滑
D.经济政策的调整推动第四阶段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2021-07-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中国货物进出口额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这表明我国
年份进出口总额(亿元)出口额(亿元)进口额(亿元)
1978年355167.5187.4
1993年112715284.85986.2
2019年315505172342143162
A.经济布局发生重大变革B.经济结构得以根本改变
C.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实现D.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3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骤然兴起。据统计,1953年全世界科研人员已经增加到40万人以上;同年,全世界科研经费超过了20亿英。这些数据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A.推动了各国科技走向均衡发展B.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C.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率先爆发D.拥有较充分的人力物力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数在校
生数
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数在校
生数
学校数在校
生数
1949年34万所2400万20%5219所127万205所11.7万
2000年71.41万所13498万99.11%599464所15372万1813所939万

A.建国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B.工业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C.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重视D.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1927年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统计,在1927年前举办了五届农民讲习所,毕业学员共计445人,其中三分之一由中央农民部分派为各地特派员,三分之二则分遣原籍。这些讲习所的举办在当时(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发展B.导致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
C.促进了土地革命高潮到来D.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2019-01-30更新 | 148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19世纪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在工业革命中发家致富的工业家们大多数是“自我塑造之人”。据学者统计发现,资本家的出身大多是中等阶层或者至少是下层社会的中层,但也有部分工匠经过努力最终转化为资本家。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掩盖了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C.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D.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021-06-01更新 | 1912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1所示,在抗日战争前期,边区的主要财政来源为外援,包括国民党统一拨款和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的捐款,由此可推知
表1: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财政收入统计
项目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合计
全部岁入%100100100100100
外援%77.251.6985.7970.582.42
其他%22.848.3114.2129.517.58
A.国民党对边区的支持逐渐加强B.边区开展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C.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失败D.边区财政主要依靠海外捐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从《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中以“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为主题,对出现频率最高的20个关键词的统计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救亡运动的高涨B.家国观念的重构
C.民族意识的增强D.国共关系的调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1825年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后,美国联邦政府就给予了充分重视,在1824年到1838年间联邦政府就出资并派遣技术人员勘探铁道线路,美国一方面从英国购买机车,一方面加紧国产火车头的研制工作......由于运河在地理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只能连接已有 的河流形成水路交通网,在河流稀少的地区就不能够发挥作用,而铁路长年可用,是不受地理 条件限制的最强大的交通设施,铁路建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铁 路总长度已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达到2818英里。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研究——以铁路建设为中心》

材料二

发展阶段筑路总里程(公里)综合统计大事记
肇兴

(18761894)

473.4,其中官办占69.3%全国总里程
2.3万公里, 计0.23公里/百平方公里, 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 各庄机修厂诞生
第一次筑路高潮
(18951911)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 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从低谷走向高峰
(19121937)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 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 86.7%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 潮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中国铁路是这种沧桑巨变的缩影。40年,中国铁路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中国铁路变迁史 就是一部世界铁路革命史。铁路运营里程大幅延伸,时速大幅提高。40年前,中国铁路营业里 程只有5.17万公里,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截至2017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12. 7万公里,较 1978年增长145.6%。其中,高铁2. 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位。

——《40年中国铁路变得越来越强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