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17高三下·浙江·学业考试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2 . 西方国家与苏联的关系既有遏制也有合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材料二   列宁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心,这种力量就是全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同时,由于垄断资本对高额利润的贪欲和帝国主义各国各集团之间存在着矛盾,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是完全可能的。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1942-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这些物资总价值约为102亿美元……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援助截1945年底达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41亿美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史学中出现了右翼修正派。乔治·克罗克则认为,在整个战争期间,罗斯福向忘恩负义的俄国人慷慨赠送礼物,不仅使美国和其他盟国得不到重要装备,而且为建立一支“巨大的军事力量作出了贡献,这支军事力量将在今后几十年中对欧洲投下越来越长的阴影”。

——摘编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舞台的手段,结合所学指出列宁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是如何领导人民渡过1918-1920年难关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苏俄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乔治·克罗克的观点。
2021-05-19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 材料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
2019-08-20更新 | 491次组卷 | 19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9·浙江·高考真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
2019-04-19更新 | 16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6-17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真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