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20-21高二上·浙江宁波·期末
1 . “贵族政治”曾是古代中西方社会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承殷制,王朝贵族架构的大格局是内外服:周天子有其直接控制的“王家”土地,王室中的公、三有事等执政诸侯(多称“伯”)各有封邑,是为内服,即王朝核心地区;拱卫、效力于王室的侯、男等贵族则处于王朝东部(东国)南部(南国)北部,藩篱于外,是为外服……无论内服贵族、抑或外服贵族,均有其世袭封邑,经济上自给自足,又有其宗族、臣属、军队或私家武装,故随着王室的衰微,外服诸侯及若干内服贵族日渐强大和独立。在此趋势的推动下,内外服的界限逐渐模糊。

——刘源《“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

材料二   在以前,雅典的政体是贵族政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不仅依靠他们的财产,丙且依靠他们世袭的贵族出身。梭伦改革对世袭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给以沉重的打……(他)为非贵族出身的新兴富有阶层开辟取得政治权力的途径。财产的特权代替了世袭的特权,富人的政治代替了贵族的政治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内外服”的格局对西周统治的影响,并归纳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搦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梭伦如何从经济层面改变雅典的“贵族政治"?“财产的特权代替世袭的特权”指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局限性?
2021-02-05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0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分层训练)
20-21高一下·宁夏银川·期中
2 .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都遇到过一些困难,应如何调整方向,应对挑战,各国领导人见仁见智,尽显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普遍存在焦灼情绪。……《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还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个历史关口,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沉着应付国际格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经济改革,加快发展。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改革是如何越过市场化临界点的》


(1)材料一中列宁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的?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焦灼情绪”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南方谈话之后,我国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为克服严重的国内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2021-05-01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3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非洲独立运动

史料一 到18世纪下半期,拉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着殖民地走上争取独立斗争的道路。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引起殖民地社会各阶级、各种族人民的普遍不满……在葡属巴西,黑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几乎都是在种植园劳动的奴隶。他们和其他混血人种构成了巴西广大被压迫的劳动群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作《人权宣言》等的传播,促使当时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长,为拉美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二 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史料三 在亚洲觉醒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两面战斗的旗帜,第一次赋予亚洲的革命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的目标并为之浴血奋战。……各国的民主主义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同时进一步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发展民族经济,给人民以选举权和其他的自由平等权利。……在革命中,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之进行了英勇的实践。……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革命斗争,这两股以往互无联系的潮流开始汇合到一起,形成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各国的革命派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才家瑞《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该时期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与特点》


(1)根据史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是什么?非洲抗争的性质是什么?在动员民众方面,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各自有何特点?
(3)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特点。
2021-08-17更新 | 4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7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2021·北京·模拟预测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英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糠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晚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摘编于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以英国为例,指出其“传统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2021-05-17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5两次次工业革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布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2021-05-05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2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天下”一词的记载,周朝时把周天子统治的区域内称为“天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赋予“天下”以道德内涵。秦汉之前,“国家”一词主要是指天子之 国或诸侯之国;从秦汉起一直到清朝后期,“国家”一般多指封建王朝或代表王朝的中央政府。这 种传统的“天下观”包含了中国是天下中心的空间概念和文化意涵,其核心内容是,中央王朝是礼仪之邦,周边的少数民族区域是蛮夷之地,居于文明中央的王朝对四夷有文明教化的责任,体现出 一定的等级和尊卑思想。这种天下观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延伸,而是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或接受,是 以华夏文明教化四夷、以德服人观念的反映。

——摘编自孔亭《清末知识分子“天下观”向民族国家观的转变》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以中国“天下观”为基础建构出的“世界体系”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天朝思想家们的“天下”式的空间想象开始发生动摇。就近代中国来说,民族意识的普遍萌发始于甲午战败后,一些国人逐渐萌发民族意识,使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中西思想的交融下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提出了国内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主张,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开始被普通大众了解并接受;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推动中国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推向新的高潮。

——摘编自唐建兵《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与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天下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人员流动频繁,经济活动增加,促进了货币的使用。但是货币种类繁多,使用不便,容易造成市场的混乱。……他(秦始皇)废除了战国时期各种各样的货币,把方孔铜钱“秦半两”推广到全国,并将铸币权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发行,确保了国家的利益与权力。而秦始皇时于币制的规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确定了货币的形制,直至辛亥革命,这小小的方孔铜钱才结束了它的流通历史。

——摘编自肖浩《从货币发展看中国历史,秦始皇如何统一了货币?》

材料二

时期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18701914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20151130日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货币篮子要到2016101日才开始生效。SDR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随着人民币加入SDR,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人民币,愿意接收人民币,并在国际结算中使用人民币。这是人民币的历史性时刻,此次人民币成功“入篮”,标志着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的第五大世界货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与重大变化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五大货币的有利条件。
2021-05-18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1
2016·四川德阳·一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被国人视为奇耻大辱。(1915年)59日,北京总商会通电全国各省商会,痛陈“我国民苟欲自列于人类,五月七日之耻,此生此世、我子我孙,誓不一刻相忘!今请自本年五月七日始,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共奋全力,以助国家。”数日之间,北京总商会的通电在全国各地散发,各主要报章无不一再疾呼“勿忘国耻”!不仅报纸、墙上、商标上、信笺上到处可见“勿忘国耻”四字。一时间,国耻茶壶、国耻花瓶、国耻扇、国耻摄影等,无所不有。另一方面,在此全国群情激愤之时,纪念国耻的活动有时也流于形式:杯箸上刻国耻纪念而花酒照样吃;舞台广告皆书国耻字样而戏照样看;特别是麻将牌刻上国耻纪念后照样打。无怪乎有人叹息道:如此乐不可支,则对国耻其实又“愤于何有”。

     ——摘编自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材料二   2 国民政府国耻纪念大事表

时间活动
1928公布《五九国耻纪念宣传大纲》: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扑灭中国共产党,完成北伐统一中国等口号
1929公布《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五九、济南、五卅、沙基惨案发生日列入国耻纪念日,规定全国下半旗致哀
1930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四个国耻纪念日合并,特意将五九定为“国定纪念日”,规定停止娱乐宴会,号召各界一齐纪念
1935公布《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明确了五九纪念日“全国一律下半旗,停止娱乐宴会致哀“等规定
1938颁布渝字三五四号令:规定7月7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并列入历书纪念
1940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决议:将五九纪念并入7月7日抗战建国纪念日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指出民国时期国耻纪念的特点,并对国民政府时期国耻纪念活动的变化予以评析。
2021-08-24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近代史-考点07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1937-1949)
2021·安徽·二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21·北京丰台·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饮食文化

材料一   把饮食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食理念。自古认为治理国家与饮食烹饪的原理是相通的,《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周礼》以“冢(大)宰”为百官之长。因为“宰”有调和膳羞之意,而官长需要具备厨师“调和”五味那样的本领,故“宰”成为官吏的通称。饮食与政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为官者与民众在饮食上的差别,为官者称“肉食者”平民称“蔬食者”、“藿食者”。

——摘编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餐馆、西式饭店在中国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用最具体形象和可见、可尝的形式传播了西方饮食文化。同时,一些来华的外交使节、商人等也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食物原料、菜点及其制法、饮食习俗等。18511911年期间的历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的茶叶和饮食餐具——瓷器的展示。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书籍,向中国介绍西方营养学、卫生学知识,在当时影响广泛。清末,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设立“家事”课,一般都有营养学的内容。1909年,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的《造洋饭书》介绍了267个西餐菜点成品或半成品的用料及制法。西方国家还将面包、罐头、啤酒等工业食品及其机器、设备和技术输入中国,对中国食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编自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体现出的治国原理与政治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1-05-05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