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电视剧《大秦帝国》展现了秦国从西北边陲的一个贫弱小国通过变法强大最终统一中国的故事。公元356年(秦孝公六年),商鞅相秦.实行变法,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加以完善并修订。《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程度。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民法大全》

材料三   1979年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这同样是针对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情况而进行的适时立法。至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


(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概括“秦律"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罗马制定法律的相同出发点。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021-01-1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5-10更新 | 692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早到达美洲新大陆的移民主要是靠互帮互助来度过难关,移民到达新大陆不久之后很快就效仿英国建立了济贫制度。1929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采取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

——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我党在建国初通过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使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消除了农民贫困的制度因素。改革开放后,以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为先导,实行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仅如此,我国还坚持减贫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光明网《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社会救助制度提出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分析中国新时代贫困治理模式的意义。
2021-04-25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专门建立了官方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战争信息署在形成中国人的"美国印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还在重庆、西安等八个地方设办事处,通称"美国新闻处",利用报纸杂志、宣传册、海报、书籍、图片、幻灯影片、电影和广播等媒介,在国统区和沦陷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对日心理战。在美国新闻处翻译出版的《美国史》一书中,将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关自由民主的成长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国地理述略》中,则在介绍美国的地质地貌和农业史的同时,还特意阐释了"美国梦"的含义,即"相信最卑微的人都能凭他自己的努力,为全家获得安稳无忧的生活",并坚信下一代的生活更"优裕安乐"。美新处还突出报道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贡献,用事实证明它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和"世界战士"。黑人问题是严格受限的宣传主题,战争信息署一方面回避种族矛盾,另一方面通过突出黑人对战争工作和国家生活的参与,制造美国国内各个种族同心协力为国而战的宣传效果。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当时美国战争信息署对华宣传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争信息署对华宣传的目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常平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平粜法和平籴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粮食仓储制度。该制度的正式提出和实施是在汉宣帝时期,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朝廷在边疆地区修建粮仓,当粮价低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当粮价高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粮食。常平仓除了具有调节粮食供求、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作用外,还增加了建立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维护边疆稳定等新功能,成为其后历代封建王朝效仿的对象。常平仓制度以粮食为主要调控对象,充分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治国理念。学习和借鉴常平仓居安思危的战略储备思想,将粮食、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对当今中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王静峰、王金辉《论常平仓制度的起源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建立的常平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粮食仓储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4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是把每个岗位的责任、考核标准、经济效果同职工的收入挂起钩来,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在分配上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指标分解;计件工资,包括超额计件工资和小集体超额计件;超产奖;定包奖;浮动工资。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成效显著。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实行经济责任制与计划管理结合得不够好,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时,企业往往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一些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还不够落实,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工业经济责任制的特点及影响。
2021-05-26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奏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中叶,血吸虫病曾给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几个省、区、市的劳动人民带去深重的灾难,夺走了众多人的生命,被称为“瘟神”。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血防小组,专门领导血防工作。1953年国务院下文,令各省、市、县都要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1955年底,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省、市县到乡镇四级,都迅即建起了血防机构。毛主席提出:要放手发动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于是,在当年的“南中国”,针对不同地貌创造出了结合生产围垦荒洲、堵汊、不囤而垦、矮囤垦种、筑圩蓄水药浸、开新沟填旧沟、修筑“灭螺带”、药杀、火烧、火焰喷杀、药物泥糊和机动喷雾器喷药、拖拉机机耕灭螺等行之有效的方法。1985年,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公告:“至1984年年底,全国已治愈血吸虫病病人一千一百多万,消灭钉嫘面积一百一十多亿平方来,有七十六个县(市、区)消灭了血吸虫病,一百九十三个县(市、区)基本消灭了血吸虫……

——摘编自贺绍东《万众-心送“瘟神”-新中国图歼血吸虫病纪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新中国各自防治疫病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出现这两种防治疫病特点的原因。
2021-03-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