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私学传统发端于先秦。那时,诸子百家各树一帜,为了宣传其学说主张,不仅收徒讲学,而且也聚徒论政……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把“有教无类”作为一项准则推广后,私学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了整整两千年。特别是从宋代开始,各种形式的私学遍地开花,大批知识分子热心于社会教化的推导工作,在教育平民化普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私人办学反映了私学的发达对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十分发达,多数来自于私学的积累和实践。

——摘编自徐庆全《中国古代书院》、张雪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教育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制度,对旧教育包括私立学校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教育部发文,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由国家统一办理,改为公办……民办教育在中国土地上消失。……以1982年《宪法》对民办教育合法性的确定、1985年中共中央发文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87年国务院发文第一次明确民办教育的性质和地位为标志,民办教育迈入全面复苏和规范管理的阶段。到1991年,仅民办高校(非学历)达到450所。19929月以后,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教育,民办教育开始进入活跃发展和加速发展阶段。

——摘编自张雪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中国古代私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办学意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我国民办教育的特点,指出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背景。
2021-04-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鑫培,名金福,湖北省江夏县人。谭鑫培从小就跟他父亲学艺。他练功勤奋刻苦,白天黑夜,从不间断,因此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谭鑫培在艺术上之所以有很高成就,是因为他能不拘一格,博采众长,融会创造。他不故步自封,对京剧其他行当如青衣、老旦、花脸的唱腔,以至昆曲、梆子、大鼓、单弦的某些特长,都加以吸收运用。他不仅继承了前辈老生演员的一些拿手好戏,还通过自己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京剧老生的传统剧目。如《珠帘寨》中的李克用原是花脸扮演,谭鑫培将其改为老生后,《珠帘寨》反倒成为老生的传统剧目。由于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谭鑫培驰名南北,获得了“伶界大王”的称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谭鑫培在京剧艺术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谭鑫培在京剧艺术方面获得成功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段祺瑞把持的北洋军阀政府试图借参战之机,整军治武,统一中国……191723日美国在与德国绝交后,向中立国发出通知,希望它们能与美国采取同样步骤。一方面,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奉命怂恿北京政府追随美国行动。他向亲美的黎元洪表示,中国参战后,美国一定设法援助中国。另一方面,亲日派段祺瑞就中国参战问题征询日本人的意见,日本同意中国追随美国的态度。于是北洋军阀政府最后下定了参战决心。

——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2021-06-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