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峙三(1886—1967年)湖北鄂城县人,1904年参加科举考中秀才,1905年考入一年制武昌县师范学堂,1906年秋考取两湖总师范学堂,直至1911年10月毕业。朱峙三一生留下60多年的日记,作为一名普通的读书人,朱峙三的求学经历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大变革相始终,从他留下的日记可见一斑。如:

1901年10月4日的日记里,朱峙三写道:“朝廷近日已下诏改科举制度,不用八股诗赋取士师命以后每夕读《古文观止》。”

“前日(1905年9月2日)报载有上谕,立即停止科举……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吾邑成内人一入学便自大。不读书,预料科举不久即度,欲求时务之学,自以住学堂为有出路。”

“(两湖总师范学堂)下午第一、二堂物理学……教习三泽力太郎,日本博士也……因余为初听物理学之人,甚快意,笔记特详。“予前住速成师范,无理化二科,今日初看试验,颇感兴趣。”“余喜音乐课,余时觅风琴练习之”“今日上课,堂中授三角。去冬几何已教完,小代数亦快教完,以后或可教大代数。予每以算学为苦。”

——摘编自胡香生辑录、严昌洪编《朱峙三日记(1893—1919)》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朱峙三的日记有何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教育大变革的认识。
2022-12-06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对下列一组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对研究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度渊源有重要价值
B.史学家研究罗马法时必须要参阅的文献史料
C.法学家的活动推动罗马法发展和进一步传播
D.体现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过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探究小组围绕“新航路开辟”主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一段珍贵的日记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土地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外,这里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摘编自[意] 哥伦布著,孙家堑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两张“动态”地图


图1                                                            图2

材料三   1500 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约1500年,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的统一。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在一起的世界。

——摘编自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从三则史料的价值来看,你认为哪一则史料价值更高,说明理由。
(2)材料一和材料三对研究新航路开辟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研究新航路开辟除了上述材料,你认为还可以增加什么角度的材料?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评价新航路开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诗经》以纯朴的艺术表现风格,描写了先民的政治,农事,祭祀,狩猎、行役、战争,婚姻等社会生活场景。这说明,《诗经》
A.具有了丰富的史料价值B.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
C.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保留了政治教化的功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价道:“每州各取大历(唐代宗年号)中一年科率钱谷数 最多者,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唐)陆贽《翰苑集》

材料三   (两税法施行后)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 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1)研究唐代两税法时,你如何看待材料一这类史料的价值。
(2)指出材料二、三对两税法认识的不同之处,并由此得出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2022-02-20更新 | 33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材料二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治国能转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摘自《商君书》

材料三   用商鞅之法……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见税什十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大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班固《汉书·食货志》


(1)比较三则史料,说明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经济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②进士以诗赋取人
③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撰《历史》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这反映出《历史》一书(     
A.能够理性叙述历史B.受到公众普遍认可
C.所选史料详实丰富D.具有完全的可信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