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873- -1878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统计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1873年得利约6.7万两
1874年得利约13.5万两
1875年得利约15.1万两
1876年得利约34.9万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十余万两)
1877年得利约41.9万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利十万两)
1878年得利约76.6万两(因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与英商太古公司议和,故余此数)

A.洋务运动兴起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C.洋务企业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D.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汉唐盛世到清末民初,我国的对外称呼不断变化。纵观我国对外称呼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的心态变化轨迹。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称呼字义释读
“番”“番”是我国最早对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已有三千年历史,“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胡”汉唐时对我国北方及西域的波斯、大食泛称为“胡”;从西域引进的物种称呼皆带胡,如胡瓜、胡萝卜、胡笳;唐对旅居长安的西亚人通称胡人。“胡”字带有贬义,如“胡虏”、“五胡”。
“夷”“夷”是对华夏族对东方各族泛称,汉时指四方少数民族,清代多指外国人。“近唯英夷,实乃巨诈”(龚自珍语);“夷”字民间使用较少,多见于文人笔墨。
“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现代化的”;《辞海》释义为“旧时泛指来自外国的事物”,与“土”相对。晚清出现许多冠以“洋”的词汇如东洋(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洋文、洋布、洋行。“洋”长期被视为先进和高品质的代名词。
“西”“西”字专指西欧和美国,称呼其他国家时具体指出地域或国度,如非洲人、印度人。洋务运动后与西方有关者皆称“西”,如西服、西餐、西医等,我国对外称呼渐被“西”字取代。“西”字作为表示地域方位的概念,剔除了“崇洋”“慕洋”的成分,体现出民族心态的成熟。
“外”改革开放后,“外”字在对外交流中广泛使用,外汇、外贸、外资……,不但涵盖西方国家,也包括世界各国。“外”字彰显不亢不卑,不媚不张的民族气质。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取材料中关于中国人对西方或外国人称呼变化的若干信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国民认知水平或民族文化心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分析论述,可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为英国克伦威尔时代(1649~1658年)的一份相关进口商品的价格统计。表格数据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商品类别胡椒豆蔻丁香生丝蓝靛
印度收购单价(每磅)3便士3便士9便士7便士13便士
伦敦销售单价(每磅)20便士78便士72便士20便士60便士

A.通过转口贸易获得高昂利润B.将印度作为主要贸易对象
C.国内商品销售价格极不稳定D.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能力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为1949—1952年中国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数据。表格反映出
时间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国防支出占比/%
1949—1950年25.541.1
1950—1951年28.743.1
1951—1952年42.633.6

A.社会制度的过渡B.国家主要任务逐步转变
C.经济体制的转型D.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英国议会改革进程表,据此表格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结果
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867年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1918年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1928年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
A.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英国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完善
C.英国的“宪政民主”具有虚伪性
D.近代以来英国不再出现暴力冲突

6 . 世界大国的兴衰更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崛起的原因和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留给后世的价值却是恒久的。

序号国家崛起的主要因素
1葡萄牙、西班牙
2荷兰从渔夫到海上马车夫
3英国从国王到议会
4法国从人性到理性
5美国
6德国从兽性到人性
7中国从计划到市场

(1)补充完成表格。

葡萄牙、西班牙:________________;美国: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举措说明了秦汉时期(     
时间内容出处
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汉书·高祖记》
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约5000户)《汉书·武帝记》
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汉书·成帝记》
A.迁徙大族主要意在聚集财富B.对豪门大族推行怀柔的政策
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
2022-11-07更新 | 1700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巩固卷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某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某根据地村政权全体工作成员构成比例,与之联系最密切的政策是(     
单位:%
   分类
成员
年龄性别社会成分
青年中年老年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地主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49.625.125.348.251.84.746.816.66.60.23.4
大会代表28.555.216.378.721.37.541.737.97.80.34.8
村长书记30.251.517.992.97.15.939.245.87.40.21.5
委员会主席27.655.217.292.87.27.640.140.26.70.15.3
A.新三民主义B.打土豪,分田地
C.土地改革法D.“三三制”原则
9 . 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该表从侧面反映出(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时间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 B)B/A(%)
1912—1916年159561180.74
1917—1921年392697982.03
1922—1926年430743900.91
1927—1931年551929981.81
A.政府推动农业近代化进程B.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机械制造基本上依赖进口D.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缺陷亟须改变
2022-10-21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农学文献的主要内容。由此推知,当时(     
A.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逐渐形成
C.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立国之本D.铁犁牛耕等生产技术普遍应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