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640 道试题
1 . 由如表信息可知(     
18世纪中期1750年广州出口到欧洲的货物表
出口货物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
瓷器(箱) 789



茶(担)21,54314,9449,42212,62912,340
生丝(担)58620019813
绸缎(匹)5,6402,5307,4601,790809
土布(匹)5, 740



白铜(担)

3, 450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欧洲的进口商品中茶叶数量剧增
C.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处于转型阶段D.英国是中国的主要对外贸易国家
2024-06-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62次组卷 | 126卷引用: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模拟历史试题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北华捷报》报道,洪秀全对于引进欧洲铁路、蒸汽机等极表赞成;李秀成经常向西方传教士讨论如何仿造外国机器;1862年,太平天国建造铸造厂,仿造西方枪炮。上述现象表明(     
A.中体西用已成社会共识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开始出现
C.自强思想逐渐获得认同D.太平天国冲破了封建制度的禁锢
4 .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024-06-09更新 | 101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年七至十四岁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摘编自《汉书》卷七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并车马。

——摘编自《汉书》卷一

材料二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租庸调。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是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天宝十四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是唐朝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大半逃亡,管理乏力,国库空虚,但支出不减;征调不已。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两税法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征税范围、税负相对公平,当然更主要是满足中央政府的财力需求;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

——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赋税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阐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意义。
2024-06-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唐代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A.私学开始兴起B.科举制度的作用C.官僚政治形成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4-06-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材料二   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要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这种思想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依据。

——摘自《文物秦汉史》

材料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及先秦学术出现共同主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采纳其观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024-06-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8 . 郑国曾于公元前706年派兵援齐国,帮助其击败了入侵齐国的北戎军队,而齐桓公更是凭借“尊王”和“攘夷”战略,为周王室和小国提供政治和安全保障。这本质上说明(     
A.分封制度逐渐瓦解的现实B.齐国取代郑国成为霸主
C.“尊王攘夷”受到普遍认同D.战争冲突促进民族交融
2024-06-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9 . 汉代《公羊传》《毂梁传》《韩诗外传》《春秋繁露》《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等文献对井田制的记载自相矛盾,加之注者的多元阐发,使得有关井田制的论说变得十分混乱。由此可知(     
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B.实物史料相对于文献史料更可信
C.需要多重史料互证丰富历史认知D.后世的历史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
2024-06-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10 . 汉代刺史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汉书》卷六《武帝纪》:“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2024-06-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