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2023-04-07更新 | 461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
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
2023-04-07更新 | 311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2023-04-07更新 | 318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2023-04-07更新 | 259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     
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
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
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022-09-08更新 | 277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真题
6 .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3-01-07更新 | 402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2023-01-07更新 | 302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64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答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

材料二   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据《大清律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2023-01-07更新 | 262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2023-01-07更新 | 287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