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故宫博物院大事记
时间大事记
1925故宫博物院成立,正式向民众开放
1933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四库全书》等文物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拨付故宫博物院大量经费,用于宫殿、文物等的修缮和维护,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1987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2002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持续到2020
2007故宫博物院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2019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
2021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实施“英才计划”,进行学术研究和后备人才培养

阅读材料,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对上述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解读。
2022-08-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暑期月考历史试题
2 . 新冠肺炎已发展为百年一遇的全球大流行病,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0年初对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依据如表可知
2019年GDP
(万亿美元)
2019年GDP
增速(%)
2020年GDP
增速预测(%)
2021年GDP
增速预测(%)
全球86.62.9-4.95.4
美国21.432.3-8.04.5
日本5.360.7-5.82.4
德国4.420.6-7.85.4
中国14.16.11.08.2

A.世界各国正逐渐摆脱疫情困扰B.中国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C.疫情推动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建D.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
2022-06-05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2017年6月~2021年6月我国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今我国
时间表彰
2017年6月“八一勋章”(10人)
2018年12月“改革先锋”(100人)
2019年9月,2020年8月“共和国勋章”(9人)。“国家荣誉称号”(31人
2019年9月、2020年11月“友谊勋章”(7人)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勋章”(10人十10个集体)
2021年6月“七一勋章”(29人)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民心B.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
C.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新华社北京2019年12月31日电,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反映出
A.电视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B.现代媒介传播资讯具有及时性
C.网络使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密切D.互联网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粱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阅读材料,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3-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永坦,1936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两院”院士,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幼年目睹山河破碎,在家国萦难中萌生爱国心、强国志,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三次谢绝英国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发展,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国家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培育凝聚了一支掌握海防科技主动权的战略创新力量,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100杰出人物”。他说:“只要国家有需求,我的前行就没有终点。”

——摘编自吴晶等《踏平坎坷成大道——记科学家刘永坦》


(1)根据材料,概括刘永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刘永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体现的时代精神。
8 . 《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2020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职后为特朗普退出巴黎协议致歉,当晚宣布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停止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多项行政措施。这客观上反映(     
A.美国已经完全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B.《巴黎协定》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
C.多极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制约美国霸权
D.美国的国内政策缺乏稳定性与连贯性
2022-12-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10 . 2020年11月,美国宣布退出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巴黎协定》,不再履行相关义务;而到了2021年1月,又宣称重返《巴黎协定》。这一现象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开始显露B.全球合作治理模式有待完善
C.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被削弱D.发达国家大国责任感的缺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