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____是金初的中央官制,组成国家最高军政决策和执行机构。
2 .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在位时期规定的(     
A.康熙B.雍正C.乾隆D.顺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
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4 .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以经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一二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分配官职。此举旨在(     
A.开启近代教育改革B.融入现代文明
C.加快立宪运动步伐D.削弱革命力量
5 . 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180年)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25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年),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土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
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6 . 有学者指出,我们如果在基本古籍库搜索明朝的文献,会发现很多“纳粮当差”的字眼,意指编户对国家承担差役的责任。但是,这个概念在清朝的文献里面却消失了。在清朝财政赋税体制下,编户对国家承担的财政责任叫“完纳钱粮”。这一转变反映出(     
A.国家财政体制完成转型B.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清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国家财政收入日趋紧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地区所修建的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往带有特殊的用途,如被称为“椰子线”、“可线”、“棉花线”、“铁矿线”、“棕榈线”等。据此可知(     
A.非洲殖民地化的加深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列强瓜分非洲矛盾加剧D.非洲近代化开始起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6号第一次公开纪念“五一”劳动节,这标志着《新青年》的视野已经从过去注重“人”—青年学生,转向了社会底层—“工人阶级”。这表明(     
A.独立的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B.五四运动受到广大民众积极支持
C.中共的成立具备了一定的阶级基础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有关文献看,西周及春秋前期所谓的禄,主要指的是分封土地,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禄则主要是指作为薪俸的粟米等实物,举凡智能之士,只要得到国君信任,都可以领取薪俸而登卿相之位。这一转变(     
A.瓦解了分封制度B.强化了宗族的凝聚力
C.加速了君主集权D.标志着贵族政治结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