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公元976年,高丽王朝将一部分土地和山林按等级分给文武官吏和府兵,按品授田,其中品级最高者得田柴110结(田为耕地,柴指烧柴林,皆为高丽丈量土地的单位)。国家把土地的收税权授于受田者,只限当代,不得世袭。这一制度(     
A.确立了层层分封的封君封臣制B.成为巩固集权国家体制的物质基础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促进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022-11-25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的衙门机关应运而生,成为代表大公、代表国家执行具体管理任务的官僚机关,16世纪30年代出现了管理服役军人、监督各地方武备事务的军务衙门。这说明莫斯科公国(     
A.逐渐摆脱对金帐汗国的臣属B.官僚政治制约了君权
C.国家集权管理模式逐渐发展D.建立了封君封臣体制
2022-11-15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古埃及适宜农业发展的地区,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而畜牧业仅仅成为辅助的生产部门。但是位于其南部草原地带的部落则大量蓄养牲畜,畜牧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上述差异长期维持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环境存在差异B.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C.商业与城市的发展D.人种与民族的差异
2022-11-15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清朝法律认为佃农“未贱其身”。乾隆时期,不少地主宣告解除与佃农的主仆身份,佃农可以自主就业。并且这个时期农民大多是自耕农,佃农有租佃别家土地的选择权,是相对成熟的主佃关系。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个体小农经济趋向解体B.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
C.土地所有权变更较频繁D.农村雇佣劳动已经基本普及
2022-10-21更新 | 3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民对巴黎和会深感失望之际,苏俄向中国伸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橄榄枝,其对华政策与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政策及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对于饱受列强奴役的中国人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此后,在国共两党合作从事废约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中国的政治舞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党与知识界精英、政党与青年学生、政党与民众运动密切结合的局面。但是,当时不仅列强以中国内乱为由拒绝废除和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而且很多知识分子也认为,南北的分裂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无形中设置了障碍。

——摘编自李斌《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1919~1931)》

材料二   1945216日,法国外长在致殖民部长的信中指出:“联合国关于国家主权和将国际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必要性的现代观念,以及中国进入列强的行列,导致中国与各国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签订旨在废止外国人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和有关特权的条约。今日法国不能再对列强与中华民国的条约关系中所出现的这一变化无动于衷了。在领土的解放得以使我们与重庆政府的关系更加紧密的时刻,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保存旧的条约体制,该体制的最后残余在列强同意下已归消灭。为了履行对中国政府的诺言,本部正在准备中法条约草案,以使法国对华政策与美、英一致。”

——摘编自葛夫平《抗战期间中法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交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废约运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法国同意废除中法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和意义。
2022-09-2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程颢、程颐明确地提出了“穷经将以致用”“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的观点,而陆九渊也有“儒者皆主于经世,释氏皆主于出世”的分辨。这表明北宋理学与南宋心学(     
A.吸收了佛教的理论B.具有“经世致用”的倾向
C.在内容上发展了儒学D.注重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初“海内既一,于是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晌。……由是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元政府先后在中央和地方设"劝农司”“司农司”“大司农司”等机构。至元二十五年,”除大司农,领入道劝农营田司事,按行郡,兴利除弊,绩用大著”,同年,“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公田者,免其差役三年,其输租免三分之一”。至元二十六年.渐东、福建、湖广等地设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至元二十八年,设立都水监和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福建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水浮陆转,贩鬻南北……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

——摘编自谢天祯《论元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元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2022-09-2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其国务卿杜勒斯认为,一个强大的、繁荣的、更加统一的欧洲可以把联邦德国归并进来,可以巩固面对苏联的西方,这也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在《罗马条约》谈判期间,美国也用一系列实际行动施加了影响。据此可推知(     
A.欧洲联合促使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B.美苏冷战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起步
C.欧洲的联合根本上改变了美苏关系的走向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022-09-27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对国家如何臻于富强,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指出,美国的波士顿、纽约、非勒特尔非尔三大码头因富商大贾聚而通商,故经济繁荣;内地则因“皆资耕作”。故幅员虽广而财力却不如海滨之盛。由此可见,徐继畬主张国家应(     
A.积极发展工商业以求自强B.采取措施奖励实业
C.注重沿海与内地协同发展D.担负救亡图存重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