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为四川出土的汉画像砖瓣(拔去田草)秧图。由此农事图可知,汉代
A.家畜饲养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B.庄园经济经营范围广泛
C.农业生产重视土地的中耕管理D.政府大力推广农耕技术
2022-05-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乙卷
2 . 北宋《宋刑统》规定:对于丧夫的妇女,“非女之祖父母、父母而强嫁之者,徒一年;期亲嫁者,减二等,各离之,女追归前家,娶者不坐”。宋真宗时,下诏:“不逞之民娶妻,给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宋代这些规定
A.反映出妇女政治地位的提升B.表明理学正统地位出现动摇
C.说明妇女再嫁受到官方反对D.有利于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逐层分封。周都城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有些诸侯国逐渐强大,新开拓的疆土或从私家剥夺的土地,不再进行分封,而由诸侯国国君直接统治,地方行政区划开始出现。由此可知
A.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初步形成B.中央集权正在萌芽发展
C.周文化的辐射力和吸附力增强D.郡县制度已经开始推广
2022-05-11更新 | 4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乙卷
4 . 20世纪30年代初,在西方各国陷入经济危机之时,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到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青年参考》在总结那个时期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时,挖掘出了苏联在全球经济大萧条时崛起的秘密。据此可知
A.经济危机促使苏联工业崛起B.苏联善于把握契机发展经济
C.苏联认识到宏观调控的作用D.苏联的经济成就被杂志夸大
5 . 1964年初,由国家计委提出,经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了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提出把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任务,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吃穿用计划”。该计划的提出,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工业化建设已基本完成B.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
C.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曲折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6 . 西周晚期琱生簋上的铭文记载了琱生与公两家之间的田界纠纷,下面是为此案件的调解程序。这可以用来解释当时
(一)琱生方上诉,由司法官召伯虎出面调解
(二)琱生方接受调解,并送礼物给司法官表示感谢
(三)纠纷双方达成协议,重新划定田界,由有司确认,并写好文书封存官府
(四)琱生作为胜诉方将事件经过铸刻在青铜器上
A.土地出现私有化趋势B.王室的权威开始下降
C.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贵族间的矛盾频发
2022-05-11更新 | 63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知几生平好学,手不释卷,勤于著述。他撰写的《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共20卷,对唐代以前的史学著作和史学家做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刘知几个人的修史主张。刘知几在著作中指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刘知几认为历史是变化和发展的,评价人物和事件应从当时的客观形势出发。他还反对是古非今,认为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必须具有才、学、识“三长”,“三长”中以识最为重要,如果“见良直不觉其善,逢抵牾而不知其失”,则学问再多也无用。对于写史,刘知几主张“直笔”,要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反对迎合权势或从个人恩怨出发歪曲史实。这些卓越的见解,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修史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知几编撰《史通》的条件。
2022-05-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清初统治者一方面谕令对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另一方面,多次谕令廷臣、各省抚按举荐隐逸贤良。此举旨在
A.促进政治结构的变化B.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
C.缓和满汉民族间关系D.以程朱理学教化民众
2022-05-11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甲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在统一全国后,不断改进对边疆的治理方式,适时加大治理力度。清政府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立法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皇帝谕旨、臣工条奏及则例、条款。时人称“立法因地因情、断狱从俗从直”“罪名项目较多、刑罚种类较少”“人命案‘罚服’完事,抢劫案斩绞了结”“对士官同罪异罚,按等级从重论处”“禁止对外通婚,维护封建夫权”“军律占一定比重、官兵民都受其约束”。

材料二   191211日,孙中山在发布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22行省及西藏、内外蒙古、青海为中华民国领土。1912813日,北京政府外交部就有关中国对东北、蒙藏的主权问题,向英国、俄国、日本的驻华临时外交代表,发表了声明:东北、蒙、藏地区是中国领土,主权归中华民国所有,这些地区不能擅自与外国签订条约;蒙、藏的分裂活动,外国势力不能支持。

——摘编自段金生《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述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朝边疆立法的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的边疆治理特点及其原因。
2022-05-11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甲卷
10 . 1852年,英国议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实行自由贸易的决议。同年,免除关税货物达123种,减税133种。这在当时
A.加速了议会改革的到来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C.体现了国家干预的失败D.促进了殖民霸主的确立
2022-05-1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