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说:“在一战期间,虽然很多国家的政府都通过军事订货等手段促进过经济发展,但在当时这只是被当作一种临时的应急措施.并没有把它发展成为长期的、经常性的手段,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的改革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A.照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B.使美国顺利度过经济危机
C.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企业制度D.推动了国家干预的制度化
2 .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坚持对外战争,对人民最迫切关心的土地问题、八小时工作制等没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致使俄国在二月到十月之间,多次发生政府危机,政局动荡飘摇。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A.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日益成熟B.资产阶级革命导致内乱频发
C.存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已成熟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阿根廷南端以东水域,扼守太平洋和大西洋航道要冲,和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马岛集合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航道资源与渔业资源于一身。一百多年来,阿根廷、英国都声称拥有马岛主权。尽管阿根廷的马岛主权主张更具有支撑性,但马岛实际由英国控制的现状使其在马岛争端解决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198242日凌晨,阿根廷军队突袭马岛,俘虏了驻扎岛上的英国军队。随后英国做出强势回应,当即宣布与阿断交,在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与阿根廷进行全面对抗,并成立战时内阁,组建的特混舰队三天即开赴战区。在战争中,核潜艇、空对舰导弹、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等大量新式高科技武器第一次用于实战。经过40多天激烈的陆空战争,最终以阿根廷军队的投降而告终。

——摘编自赵万里《关于马岛战争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马岛战争结果的具体因素。
4 . 1990年1月,国家体改委针对东欧剧变、苏联濒临解体的敏感问题召开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是:“东欧剧变、苏联危机的原因不是经济市场化;相反,这些国家的现实是市场极度不发育。”这一认识
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有利于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
C.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灵活性D.扫清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障碍
2021-06-03更新 | 51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性的国民的塑造,不仅在革“身”,更重在革“心”,从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来 看,具有鲜明现代性的独立人格是在辛亥革命后才开始显现的,而其时的移风易俗变革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临时政府将“风俗之害”与“政治之害”并列为革命的两项主要内容, 颁布劝禁缠足、剪辫、禁止赌博的法令,戒除仿生耗财的嗜好(诸如吸食鸦片、吗啡及各种烟、酒等)。仿效西方各国服饰,颁布了《服制条例》,规定了男女礼服式样,要求官吏士庶一律遵行,但事实上,人们服饰的式样品种远远超出了条例规定的范围,人们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带有明显等级特色的大人、老爷称谓此时被明令废止,而代之以先生、君、阁下等文明称呼。一向为人们所重视的繁琐的婚丧仪式,趋向于文明简洁,“其在婚礼……,乃由文明结婚而进至集团结婚,完全失去中国旧时嘉礼之风”,“其在丧礼,亦减而渐至轻微,丧服仅存名义,甚至无衰服而仅有黑纱甚至外观亦加斩服之名”。

——摘编自赵刚印《辛亥革命时期的移风易俗变革与人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时期的移风易俗变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时期的移风易俗变革的意义。
6 . 新中间阶层是在传统的中产阶级之外又崛起的一个由中级官员、中级职员和第三产业的业主所组成的阶层。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国家新中间阶层人数占就业人口比例
1950美国516万8.9%
1970美国1105万13.6%
1950德国144万6.6%
1970德国233万9.0%

A.经济政策调整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第三产业发展促使社会阶层固化
C.意识形态领域对峙影响人口结构
D.知识经济兴起推动人口结构转型
2021-05-26更新 | 978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剧本的整体构思看,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传统的戏剧模式。剧中主要角色始终没有出场,5个登台的人物,行为荒唐可笑,记忆模糊不清。该作品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该类作品
A.表现了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迷惘B.融合了拉美传统文学和西方文学
C.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被抛弃的抗议D.将爱情和追求个人幸福作为主旋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在建明伊始即着手整顿元末以来混乱不堪的盐务,改善盐丁灶户的待遇,规定商人凭盐引在规定行销地区贩运官盐,严厉打击贩卖私盐的行为。1370年,又实行了召商入粟边境以换取盐引的开中法。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商人为就近纳粮开中,在长期固定的开中地点就地雇人种粮以换盐引,商屯随之出现,给当时的明王朝带来巨大好处。但到了宣德后期,明政府改变了“得盐利以佐边计”的方针,上调引价(政府对商人贩运的粮食所征的税),大量增发盐引等,这就使得盐丁灶户收入不断下降,不得不煮盐私卖以换米粮,于是私盐泛滥而官盐阻滞。成化、弘治时期,权贵侵夺盐利已极为猖狂,1492年实行的开中折色法又使边商几乎无利可图,商屯为之解体,明初以来的纳粮于边的开中法儿同废弃。

——摘编自李绍强《论明清时期的盐政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盐务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简析明代开中法遭到破坏的原因。
9 . 周学熙的华新纱厂以“互助合作”的“华新精神”立厂,郭乐、郭泉的永安集团践行“同号相连,同舟共济”的“永安精神”。蔡声白的美亚织绸厂始终坚持“和衷共济”的“美亚精神”。这些近代企业塑造的精神
A.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B.消除了企业间壁垒
C.凸显强烈的国家意识D.提高了企业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农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国侵略是“肢体之患”,从而调整了对待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之间的政策。这一政策调整
A.导致了清王朝中央权力下移B.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体现洋务运动获得广泛支持D.标志着汉族地主掌握了朝廷实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