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罗马共和国末年,城市裁判官和外事裁判官由同时并存走向合流,由此出现了一种与市民法不尽相同的法律,调整的主要是以所有权和契约关系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并已经超越了罗马城邦的狭隘范畴。这一变化说明
A.公民利益需要国家法律的保护B.罗马公法体系不断走向健全
C.公民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D.罗马时代国际私法逐步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简介。
组织名称简介
关注全球化中的南方强调亚洲地区、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求助平民的金融业务征
税联合会
主张在发展中国家向投机活动收取0.5%的税项,以减慢
资金的大量流入或流出。
全球贸易监察强调贸易协议要有责任感,并努力监察全球化对就业、
社会、环境和民主的影响。
国际地球之友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贸易官员多注意当
地的需要并评估他们的计划对环境的影响。

反映了这些反全球化组织
A.力图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B.是阻碍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保障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D.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忌
3 . 鸦片战争至1880年以前,鸦片进口值始终占中国总进口值的40%以上。1880年以后,棉货及其他洋货如糖、谷物、煤油等进口渐多,鸦片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这一现象表明
A.西方资本输出成为主要方式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西方对华贸易逆差发生改变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儒家认为“士见危致命(士人看见危险肯献出生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这反映了儒家
A.摆脱了神灵的束缚B.强调道德自觉C.注重对祖先的崇拜D.追求实际功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聂耳(1912--1935年),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创作人。他自幼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学习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1928年聂耳的老师赵琼仙(早期中共党员)被捕枪毙,对他刺激很大,他随后参军,并参与了中共地下党的一些运动。1931年“九一 八事变"之后,聂耳和田汉商量着要写几首提振中国人民士气、呼吁抵抗侵略的歌曲。1935 年初,田汉为抗日电影《风云儿女》做主题歌歌词,被国民党当局抓捕,聂耳主动为歌词作曲,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所有中国人都饱含热泪、握着拳头传唱《义勇军进行曲》。二战期间,在苏联、在法国、在捷克斯洛伐克,《义勇军进行曲》被翻译为《起来》,响彻欧亚大陆。19499月,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 《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摘编自张玮《历史的温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耳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勇军进行曲》所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阿根廷与英国长期为其归属问题发生争执。随着拉美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在马岛附近海域发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后,英阿双方争执更为激烈,在谈判未果后,于19824月到6月,英阿在马岛及其周围海域打了一场大规模的海空战争。战争最后以英军攻占马岛首府阿根廷港结束,但马岛争端仍未解决。在战争期间,全体拉美国家和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给予阿根廷以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美国最初表示“中立”,后则公开站在英国方面对阿进行经济制裁,这使拉美国家感到愤慨,他们认识到拉美的防务和安全不能再依赖别国,只有发扬“大陆团结一致的精神”,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岛战争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短小精炼,便于流传,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据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择材料中三个谣谚并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深刻、准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史论结合)
2022-05-18更新 | 580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建言民情会议是明朝为鼓励四方建言而创设的一项会议制度。下表为据《事类纂》等史料统计的身份明确的建言者。这一制度
身份布衣军民杂职吏员听选官文武官员
人数23人19人30人43人
(注:官员又以州县卫所的中下层地方官和学官为主)
A.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B.实现了明朝统治长治久安
C.旨在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如创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起着新思想宣传的主渠道作用,是一时间新思想人士的集散中心和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除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外的某一时期,自创一报刊,并结合时代特征说明创刊理由。(要求:明确创刊时期和刊名;刊名须反映办刊主旨;办刊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越南曾在19世纪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战后,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悍然向河内发动总攻,越南抗法战争开始。美国采取支持法国殖民主义战争的政策,不仅提供金钱上的援助, 而且直接参与了法国侵越军事行动计划。尽管如此,法国仍然接连受挫,为扭转战场形势,法国不得不依赖和屈从美国,但它又不甘心把自己的利益转让给美国,国内出现了有条件结束越南战争的呼声。英国担心冲突扩大导致新的世界大战,这将威胁其在香港、马来亚的地位,因而支持法国结束战争。美国在英法的劝说下,同意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以求和平解决越南问题。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中国曾多次发表声明,呼吁有关国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亚洲的迫切问题。 1954年,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对会议极为重视,多次开会商讨制定参加会议的原则、方针等问题。会议期间,由于谈判双方存在着原则分歧,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讨论步履维艰。为打破僵局,推动会议取得进展,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和解性方案。中国代表团的基本政策就是“要联合法国,联合英国,联合东南亚国家,联合印度支那成员国”,通过这样一个国际统一战线,“达成印度支那和平,来孤立美国,主要孤立美国主战派”。周恩来努力说服越南、苏联代表团采取现实主义的立场,并积极与英法等国代表团接触,力促达成协议。经过中国代表团的积极努力,交战双方分别签订了停战协定,印度支那和平得以实现。

——摘编自赵学功《中国与第一次日内瓦会议》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美、法、英三国在越南抗法战争中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2022-05-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