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6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国君主多用“武”谥(谥号),有学者认为这不仅是对开国君主生平事迹相对客观的反映,也是继位者对开国君主“武功”的溢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武”谥的使用(     
A.表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反映出儒学文治功用的削弱
C.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D.体现了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晋后期,由于佛寺的大量修建,僧侣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官府的土地赏赐与信徒的宅舍土地施舍日多,“寺庄”、“寺户”等相继出现,寺院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初步形成。南朝时寺院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局面带来的影响是(     
A.动摇儒学正统地位B.均田制遭到破坏C.减少政府财政收入D.租调制无法维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在洛阳出土的隋朝官方粮仓——含嘉仓(第160号仓窖)。据统计,含嘉仓有粮窖约四百个,每个粮窖可存放多达五十万斤粮食。含嘉仓的发现可以说明,隋朝(     
A.农业商品化程度高B.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
C.国力雄厚财政充裕D.穷奢极欲以致民不聊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的部分主张

主张出处
“入令民以属农(从事农耕),出令民以计战(追求战功)”《商君书·算地》
“壹赏、壹刑、壹教。壶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壹:统一)《商君书·赏刑》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商君书·弱民》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行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君书·赏刑》
请选择材料中商鞅的某一主张,说明这一主张体现了商鞅的哪一思想,并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述。(要求:主张明确,评价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5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如图为张旭(约685—759年)《古诗四帖》(局部)。这表明,当时(     
A.文学艺术创作相得益彰B.诗歌繁荣源于书法宣传
C.杜甫诗作转向浪漫主义D.张旭书法体现写实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表为汉光武帝在位时期众多官员的事迹(节选自《后汉书》)。这反映出东汉初年(     
姓名职位事迹
郭汲(山西)并州牧“所到县邑,老幼相随,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老)德英俊”
杜诗(河南)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卫飒(湖南)桂阳太守“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A.吏治整顿成效显现B.儒学教育体系日渐完备
C.刺史制度收效显著D.察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古代雅典,政治家们为了名利经常在演说中互相诋毁对手,有时为了本集团的利益,使用陶片投对方的反对票,以达到放逐对手的目的。这说明古代雅典(     
A.施政效率受到制约B.民主弊端处于主体地位
C.权力滥用非常严重D.专制残余仍然十分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太平天国统治时期,某年湖北的一次科举考试中,不到1000人的应试者,800多人中了举人;而在安徽的科举考试中,一个县就出了30名举人。由此可知,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意在(     
A.顺应民心民意B.优化选官制度C.创新用人方式D.巩固天朝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4—15世纪,意大利社会奢侈之风弥漫。基于此,意大利各城市政府相继出台大量禁奢法令。禁奢法令约束“过度”的奢侈行为,这个“度”包括宗教神学领域的道德尺度,统治阶层所能接纳的等级区分度。禁奢法令的出台(     
A.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B.折射出人们普遍追求奢侈之风
C.出于维护宗教和封建秩序的需要D.体现了文艺复兴成果遭到破坏
10 . 鸦片战争前,清朝理藩院存有俄国赠送的大量记载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地理等各类图文书籍,一名官员建议译书,却遭到军机大臣的反对,理由是“恐其书不伦,徒伤国体”。这说明(     
A.理藩外交仍主导晚清外交B.晚清高层官僚集团思想僵化
C.西学东渐的趋势日益增强D.“开眼看世界”影响很有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