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图为两河流域巧鲁克古城巾出土的一件雪花石膏瓶,制作于约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3000年。瓶身环绕浮雕,刻画了手捧水果、谷物、酒浆等物产的平民向高居顶层、衣着华贵的国王和女神进贡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西亚的两河流域地区(     

A.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B.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私有财产D.已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器宜侯夨簋,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容。这一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     
   
A.禅让制的流程B.分封制的推行
C.青铜器的铸造D.宗法制的瓦解
3 .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自从分工确立了之后,各人所需要的物品大部分都来自他人的劳动。所以,衡量贫富水平的尺度,变成了一个人能够支配的劳动的多少,也就是他能够购买的劳动的多少。”据此可知,亚当·斯密认为(     
A.自由竞争是经济增长的条件B.应当依赖市场调节经济
C.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D.劳动是衡量价值的尺度
2023-07-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2年,法国联合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随后两年内,相关六国还先后建立了煤、钢、铁砂、废铁、合金钢和特种钢的共同市场。这一做法(     
A.化解了西欧国家间的利益冲突B.推动了西欧国家战后经济的重建
C.开辟了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进程D.动摇了美苏主导的两极国际格局
2023-07-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欧洲列强都在19世纪的弱势民族中寻找下手的对象,各种国际危机都因列强的妥协而被化解,外交手段以及复杂的利害关系,避免了由于一系列的国际危机而导致全面失控的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列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两大集团的产生和对峙,使19世纪初期以来的国际关系的规则也随之改变。通过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矛盾,越来越成为各国统治集团所信奉的“真理”,军事集团的形成使1905年后各种国际危机都主要依靠赤裸裸的战争威胁来解决。

——摘编自华少庠《卓越与迷惘:欧洲文化发展进程综述》

材料二   苏联对德国的扩张一直抱有最强烈的警惕性,19383月德奥合并时就向英法建议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却被英法冷淡地拒绝了。直到德国吞并捷克斯溶伐克的残余部分后,三国才开始了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谈判。此时英、法、苏三国都致力于保证波兰的安全,英国提议当欧洲发生侵略行动时,英、法、苏、波四国将立即讨论应当采取的步骤。苏联立刻接受了英国的建议,但这一提议却遭到作为受援国的波兰的坚决反对。

由于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恩怨,波兰人对于苏联的仇视更甚于德国。张伯伦遂发表了由英法单方面保证波兰安全的宣言,英国这一做法更加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随着19397月但泽危机的不断激化,共同面对德国压力的英、法、苏三国终于开始进入军事结盟的实质性谈判阶段。苏联对谈判极为重视,英国却并没有诚意,给代表团的指示是“在缔结政治协定前,应该极其缓慢地进行谈判”。法国本来非常希望与苏联结盟,但由于英国的态度也只好在谈判中虚与委蛇。在苏联看来,英法可以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却不愿意给波兰施加压力让苏军过境抵抗德国,这就是对谈判毫无诚意。二战爆发前20天,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努力失败了。

——摘编自苏肄海《战争的逻辑:从普鲁士崛起到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体安全机制无法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和二战前欧洲局势的异同。
2023-07-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前后世界重大历史事件列表(部分)   

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关系
1765年,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82年工人技师瓦特改良蒸汽机问世。
19世纪中叶,近代工厂制度在英国普遍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地位得到提高;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16601789年,欧洲启蒙运动;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
19世纪3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1763,英国打败法国,确立殖民霸权地位。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请以工业革命为主体,确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烹饪菜肴、配制药剂、制作香薰。在大部分欧洲人眼中,香料比黄金更加重要,是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小冰河期,气温偏低且十分干燥,不适合种植肉桂、丁香和胡椒等作物,因此高度依赖产自印度、中国及东南亚的香料。在传统贸易体制下,香料需要辗转陆路和海路,或横跨中国及欧亚草原,或途经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后进入地中海,最后才能抵达欧洲,耗时极长且运费高昂,一路上香料要在不同商贩手中转手十余次,每次转手都会使价格飙升。阿拉伯人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还隐瞒各类香料的原产地,以便坐地起价,攫取大量财富。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断了亚欧之间历史悠久的陆路香料贸易通道。为满足本国对香料的需求,欧洲国家纷纷寻找新的海上航线。

——整理自【美】劳伦斯·贝尔格林《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

材料二   17世纪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贸易中心,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都争相进入东南亚,设立贸易据点,以谋求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除了直接同当地商人进行香料交易之外,欧洲国家还在东南亚设立贸易公司,通过垄断贸易和殖民政策,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和控制权。例如,17世纪20年代荷兰通过血腥屠杀独占班达群岛,垄断了肉豆蔻的生产;17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毁树政策提高香料售价,并获得了丁香贸易垄断权。自此荷兰在世界香料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整理自金祎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欧洲国家开辟香料贸易新航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世界香料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料贸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8 . 据1999年初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每15个美国人就拥有一台计算机,欧盟为55人,而拉美1120人,非洲25127人才拥有一台计算机。这一现象表明(     
A.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B.维护信息安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
C.进入信息社会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D.信息技术革命可能加剧全球发展的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曾明确提出和平共处是苏联在核时代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但他同时又认为和平共处能够实现,首先归功于苏联核威慑、归功于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一认识(     
A.无助于改善国民经济结构B.促成全面冷战对峙的形成
C.有利于战后苏联经济重建D.为改革提供必要舆论支持
10 . 如图“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联”,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但“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分明是在冲向战争,“和平”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二战后吸取这一历史教训所采取的最有力举措是(     

       

A.成立了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B.赋予安理会制裁侵略的强大权力
C.明确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的宗旨D.确立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