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1 .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指出:“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据此可知,西塞罗认为(     
A.理性使自然法具有永恒性B.自然法符合帝国公民意愿
C.罗马法应与自然法相结合D.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2024-06-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1904年的“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物价的飞涨和托拉斯的压榨已使得经济斗争空前尖锐化,甚至使那些受自由派腐蚀最深的英国工人也行动起来了。就是在德国这个最“顽固的”资产阶级容克国家里,政治危机也在迅速成熟。疯狂的扩充军备和帝国主义政策,使得目前欧洲的“社会和平”犹如一桶火药。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解体和无产阶级的成熟的过程正在持续地进行。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一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

——摘编自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

材料二   1932102日,国联在日内瓦、东京、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面对事实,报告书一方面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公认的事实”,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另一方面为表示中立又替日本说了些“公道”话。一曰:“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乃至“满洲为日本的生命线”的说法“可表同情暂能谅解”;二曰:“中国人之抵制日货为中日冲突之重要原因”;三曰:日本因疑惧满洲“北有俄国之共产主义”,故“预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鉴于以上情况报告书提出了“公正”地解决事变的方法即“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公然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摘编自崔义中、乔鹏《从三国干涉还辽和李顿调查团的比较看国际干涉》

《联合国宪章》(下称《宪章》)开宗明义,以“我联合国人民”的名义定章立规,取代军事结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奠定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宪章》明确要求联合国逐步编纂和发展国际法。联合国这项工作涉及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产生了500多项公约,促进了国际法的整体进步,从而使国际法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体系。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与其他机构或会议(如大会第六委员会、外空委员会、人权委员会,以及各有关专门机构、特设委员会、专门外交会议等)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余敏友《联合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发展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提出“‘和平’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联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2024-05-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1948年,美国漫画家鲁布·哥德堡的时事漫画“今天的和平”获得普利策奖。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漫画“今天的和平”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4-05-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摘编自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根据材料,围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近代世界史的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7 . 下图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报纸《咔砰》刊载的漫画,这幅漫画将俾斯麦描绘成一只开屏的孔雀。羽毛上写着“欧洲自由刚果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       

A.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的贯彻落实B.巩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
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D.消除了列强殖民扩张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只要臣服于波斯,不进行反叛活动,大流士一世基本上支持“外人”的宗教信仰,并且还会从国库中拨付款项资助其宗教活动。他给犹太人建设圣殿提供了资金,支持埃兰人的祭祀活动,支持埃及人举行与王权有关的宗教仪式,并为阿蒙神建造了一座庙。这些举措(       
A.促进了西亚与北非的文明交流B.维护了帝国内部权力的平衡
C.利于维护和稳定波斯帝国统治D.折射帝国宗教多元难以管理
9 . “18世纪末之前,在谢菲尔德刀剪业中,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磨工病。”但到了1842年,因罹患这种疾病而翻肠呕吐的磨刀工比例中,30多岁年龄层中有50%的人,40多岁有79%,50岁以上更高达100%。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       
A.工业社会的环境法制建设B.欧洲城市化进程过快危害民众健康
C.工业革命产生的负面影响D.欧洲医疗技术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A.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B.追求司法程序正义
C.贯彻人人平等的理念D.理性色彩更加突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