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郡初取吏于辽东”;云贵高原的群制、永吕、越满郡太守多为巴蜀籍;长沙出土的“逃阳令印”表明岭南地区的一些郡县官吏来自湖南。由此可知,汉代(     
A.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加强对边疆的统治D.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2 . 【客家人的迁徙】

材料一   

时间迁徙原因目的地
317年-879东晋五胡乱华鄂豫南部、皖赣沿长江南部、赣江上下游
880年-1126唐末黄巢事变皖南、露东南、闽西南、鼻东北
1127年-1644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粤东、粤北
1600年-1700反清复明、迁海复界、湖广填四川川、贵、湘、台湾等地
1862年-1874广东西路事件、太平天国起义粤南、琼、桂、滇、港澳、南洋、欧美

材料二   客家人是原居住在中原一带的汉民,从东晋至明清的千余年间,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迁徙,浦北境内的客家历史应该追溯到距今1585年的我国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河南南阳西江督护陈伯绍奉命南赴,在今天浦北境内的石冲镇设立了当时与广州齐名的越州城。辖地东至茂名,南达雷州半岛全部,西与今钦州接壤,北至容县一带。以古越州为中心的客家文化史也随之辐射整个区域。

客家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古越州文化。千百年来,许多古老的客家传统文艺形式历经风雨而颜色不变,跳岭头、采茶戏、舞龙以及聚集了客家人文精华的戏曲等,广为流传。

——根据互联网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历史上的客家人口流动现象,进行历史解释。(要求:明确指出迁徙概况,阐明理由,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希罗多德认可命运在波斯皇帝居鲁士的人生历程中发挥了作用.但他也提出命运的实现需 要人去发挥作用。以重视神意著称的古希腊史学家色诺芬也在《居鲁土的教育》中指出天性和教育对居鲁士的作用。据此可知他们 (     
A.率先开启了对人的研究B.否定了命运与神意
C.学术研究蕴含人文精神D.主张发展世俗教育
4 . 1655年,以清教徒为主的英国克伦威尔政府颁布了《反西班牙宣战书》,宣布将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列为“叛教帝国”,指责西班牙在新大陆的统治源于暴力屠杀,违反了自然法,《宣战书》宣称英国在无人居住的地方建立种植园和居民区,根据自然法和民法,英国应当获得殖民地的合法统治权。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服务于殖民扩张B.殖民争霸借助意识形态
C.英国的殖民手段相对温和D.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
5 . 葡萄牙以马六甲为中心,攫取摩鹿加群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的丁香、肉豆蔻、胡椒等,销往欧洲,结束了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一直靠中间商获取香料的历史,关于香料来源于天堂的观点成为谬论。这一变化表明(       
A.美洲的发现促进物种交换B.新航路开辟孕育了文艺复兴
C.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改变D.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
6 . 宋代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关于厢军,史书有所记载,如《神宗史志》 “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叶适《水心别集》 “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由此可见,宋代厢军(     
A.主要从事后勤保障B.专门用于配合禁军作战
C.替代了农夫的力役D.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7 . 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是一组条屏式样的海防图,全图自广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清中期的长卷式沿海全图的分图顺序,多为“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这与明人万里海疆“自粤抵辽”截然不同。这一呈现顺序的变化,最有可能是基于(     
A.王朝政治的差异B.制图技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变化D.外贸政策的不同
2024-05-08更新 | 34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合格模拟(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南方是指经历了非殖民化、冷战和冷战后全球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赢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百年变局中浮现出来的全球性新兴经济与政治力量。

全球南方国家共有殖民化与非殖民化时代的历史记忆,它们“遭遇”过西方现代性的冲击,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又在非殖民化进程中持续“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基石的战后国际秩序彻底否定了殖民扩张的合法性,全球南方的前身“第三世界”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追求独立并按照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组织起来。

全球南方的浮现过程中,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追求战略自主,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拒绝参与西方大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与孤立。诞生于“万隆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仍然存续,一些新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产生与拓展。这些国家试图充当整合南北政策的桥梁角色,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可以说全球南方的浮现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不断演进之中。

——摘编自李东琪《全球南方的源流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全球南方”浮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南方”浮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唐朝刘晓上疏:“国家以礼部为考秀之门,考文章于甲乙,故天下响应,驱驰于才艺,不务于德行”。贾至认为科举忽视先王之道,滋生了小人之道,“致使禄山一呼而四海震荡,思明再乱而十年不复"。据此可知,科举制(     
A.出现了重才轻德现象B.选拔了德才兼备人才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反映了价值观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后期,国际银价暴跌,对于实行银本位制的日本而言,虽然银本位制的低汇率有利 于纺织品出口,但是重工业品尤其军舰和军事设备进口成本剧增。在金融官僚和海军的支持下,日本在1897年脱离了亚洲银本位货币圈,加入了英国等发达工业国引领的高汇率的 金本位货币圈。这表明(     
A.国际货币体系已成熟B.金本位制在全球广泛确立
C.国际贸易自由化加速D.日本的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