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 恢复科举制,将时务策与经史时策分立,如下表所示
类型区别
时务策策试专对蒙古、色目人, 内容为朝廷时政, 一般不涉及经史, 主要考察对政事利弊的分析. 策题较短, 问题明确。
经史时策策试专对汉人、南人, 内容为经学、史学, 主要考察对经史的理解与辨析或推问时政, 策题较长, 问题复杂。
据此可知,元朝(     
A.科举考生的地位渐趋平等B.确立程朱理学正统地位
C.考试对象与内容较为明确D.选官用人制度日臻完善
2024-04-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洪武年间却(禁)贡情况。这反映出明初(     
时间却(禁)贡国原因
洪武五年(1372)安南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
洪武七年(1374)日本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
洪武十四年(1381)安南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洪武二十四年(1391)占城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洪武二十六年(1393)安南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洪武二十七年(1394)安南同上
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A.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B.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扩大D.商品交易遵循严格程序
3 . 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B.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C.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D.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4 . 下表反映了唐代前期“道”的创立和演变历程。据此可知,唐前期“道”的设置(       
贞观元年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
贞观十三年户部按道整理各州地理、人文情况,以及户口、赋税、田亩等信息。
开元二十一年划天下为十五道,每道常设采访处置使,负责“检察非法”。
A.提升了地方治理效能B.开创了地方行政新体制
C.适应了区域发展差异D.埋下了内轻外重的隐患
2024-01-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是两汉时期关于“周公辅成王”的典故记载

记载

出处

征和二年(前91),武帝年老,“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背着)成E朝诸侯以赐光”,


并进一步指明:“立少子,科行周公之事”

《汉书·常光传》

平帝驾崩后,王莽选择年仅两岁的刘婴继位,风公卿奏请立婴为孺子,令宰衡安汉公莽践祚居摄,如周公傅成王故事

《汉书·元后传》

昔成王之为瑞子,出则周公、邵公、太史佚,入则大颠、闳天、南宫括、散宜生,左右前后,礼无违者

《后汉书·班彪传》

背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口见正容,


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

《后汉书·翟酺传》

该表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史书编纂体例的改变
C.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弱化D.王朝更替的政治教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人类城乡关系发展三阶段对比表。

城乡低水平依存

城乡加速分离

城乡高水平融合

时间起点

农业文明开始,城乡差异形成之初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缓慢

快速的“被动城市化”

适度的“主动城市化”

城乡间劳动力

流动极少

农村到城市

农村到城市

城乡差距

城乡有差别,但差距极小

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且分离速度加快

城乡差距缩小,城乡逐渐融合

分工情况

农业、手工业、

商业三者分离

农业、手工业、

服务业三者分离

农业工业化,工业与

服务业既分离又融合

工农业政策

西方世界:重视商业和工业

东方世界:重视农业

重视工业,几乎都采取了

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

重视农业和工业,采取

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摘编自吴丰华《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城乡关系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07-10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表所示为明朝不同时期法律条文的摘录(部分)。据此可知明朝(       

时期

法律条文

明太祖时期

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其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

明宪宗时期

京城街道沟渠,锦衣卫官校,并五城兵马时常巡视……如有怠慢,许巡街御史参奏拏问。若御史不言,一体治罪

明世宗时期

京城内外,势豪军民之家侵占官街、填塞沟渠者,听各巡视街道官员勘实究治

A.城市环境治理渐趋规范化B.政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C.御史的监察职能得到强化D.君主普遍重视城市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绍兴和议”后,宋金在边界地区开设“榷场”作为贸易的场所,双方均设有专官监督贸易并征收榷税,榷场中主要允售商品及禁售商品如下表。这反映出(     
政权主要允售商品禁售商品
茶、粮米、钟织品、漆器、金银器、外洋船货等,茶、米,麦为大宗耕牛、兵器、书籍
珍珠、人参、羊、猪、药材等,羊为大宗马匹、兵器
A.榷场满足了南北贸易需求B.经济交流与政治对峙并存
C.商业意识左右交易与管控D.外贸服务于对奢侈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以西南、西北地区为重点,开展了一场以工业交通、国防科技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下表为1963—1975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在大区域间的分配比重(%)。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时期沿海内地
总计其中“三线”地区
1963—1965年39.458.038.2
1966—1970年30.966.852.7
1971—1975年39.453.541.1
注:沿海、内地的比重数字总计不等于100,因为统一购置的运输工具等投资是不分地区的,未划入地区内。
A.旨在构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B.推动了东西之间交通状况的改善
C.意在调整工业布局提升国防力量D.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3-08-30更新 | 30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1历史试卷(重庆)

10 . 下表所示为对唐代社会状况的有关描述。据此可知,唐代(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袭防斗时”

王建《凉州行》

“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是时中国盛疆,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

司马光《资治通鉴》

A.陆上丝路较为繁荣B.诗人推崇异域文化
C.民族交融出现高峰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