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经济与社会生活】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 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

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材料选自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P11历史纵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促进咖啡传播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咖啡传播的带来的影响。
2024-05-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湖北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古时期的世界”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搜集了如下部分素材,该历史兴趣小组研究的方向最有可能是(     
素材1

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文字造诣。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

素材2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

——《全球通史》

素材3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不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A.文明的交流与互动B.中外交往的拓展与深化
C.儒家文化圈的形成D.中华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2024-05-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重庆山坡峭壁、河流险滩占十之八九,加之重庆炎热多雨,因此,依山就势、顺乎自然成为重庆建房盖屋的重要原则。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类型,它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用,与环境融为一体。春秋战国后期,楚人大量迁入,改变了巴人自古以来长期用草料覆盖房顶的历史。清朝前期随着川江水运的全面开发,地处两江交汇处的重庆工商业迅速发展。以朝天门码头为中心,集聚了大量以航运及相关产业为生的城市中下阶层居民。他们为求栖身之地,在沿江两岸搭棚造屋,逐渐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吊脚楼建筑群。到19世纪末期,重庆还出现了很多中西风格结合的近代新型吊脚楼。

——摘编自刘晶晶《重庆吊脚楼建筑与文化研究》


材料二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据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重庆吊脚楼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城市的特点并指出其理念。
(3)关于建筑史,有人认为它是“建筑的历史”,也有人认为它是“历史的建筑”,对此,任选一例世界遗产简要说明你的看法。(不得选取本题材料示例)
2024-02-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4 . 仰望星空,探索世界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世界的脚步。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人观测星象,主要是为生活生产服务,往往只描述观测结果。商周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利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保留下来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古希腊人带着超然的心态观察天象,试图探索宇宙的本质。公元前2世纪,天文学家希帕克斯利用天球的模型对星座进行观察,制订了一个不少于850 颗恒星的星表。这是西方第一个星表。他还编制了太阳月亮运动位置表,能够预报日食和月食。

——摘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3》

材料二   从中世纪到17世纪,欧洲知识界一直存在着对“自然”这一“神秘力量”的认识和掌控,如有巫术、炼金术、占星术等等荒诞不经的方法参与对自然世界的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摘编自舒国滢《论近代自然科学对法学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

时间事件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
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20 世纪后期以美国、俄罗斯为首,欧洲、日本等参与组建国际空间站
2019年——2022年中国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天问一号”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空间站技术领先世界,期待不同层级的国际合作;“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与希腊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异同。
(2)据材料二,人类对“自然”这一“神秘力量”的认知和掌控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科学革命对人类探索世界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中关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时代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美苏争霸,将竞争范围扩展到外太空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政策保障和物质基础
E.“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
(4)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一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3-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5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地域。……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摘选自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特征。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简析文明成果A与D的史学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史料运用时应注意的原则或方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关于汉武帝时期尊儒政策的描述

①司马迁

《史记》

司马迁曾问学于董仲舒,其在《史记》中记载:(董仲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②董仲舒

《春秋繁露》

其中多篇以“阴阳”或“五行”命名,如《五行对》《五行之义》《阴阳位》《阴阳义》等,除阴阳家外,董仲舒思想又杂有道、法、墨等成分,如道家的顺应天道、清静无为,法家的君尊臣卑、循名贵实,墨家的天志、尚同、明鬼等,均被董仲舒吸收改造。

③吕思勉

《奏汉史》

‘诸子十家,惟名、墨二家无秦、汉人著述;《兵书略》中《兵阴阳家》及《数术略》《方技略》各四家,有无秦、汉人著述不明;余率皆有,或颇多。”又根据《史记》《汉书》,《三国志》探讨诸子百家在秦、汉传承,指出:“秦、汉之世,百家之学,见于《史》《汉》《三国志》纪、传者如此,合《汉志》所载之书观之,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章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

④蔡元培

《中国伦理学史》1910年出版

“我国伦理学说,发轫于周季。其时儒墨道法,众家并兴。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言始为我国唯一之伦理学。”这是目前所见比较早而确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始出处。

材料二   以下是普通高中不同版本教材中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历史必修3》(2004年岳麓版)

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年人教版)

依据材料一,对材料二中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述的调整,做出合理的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美近代以来的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
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
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世纪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归纳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必须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人教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中的“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哪两个时代?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