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某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该文学作品是(     
A.《摩诃婆罗多》B.《吉尔伽美什》C.《哈姆雷特》D.《一千零一夜》
2024-05-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

17987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从诸多领域精心挑选出175位学者,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17998月,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发掘出了罗塞塔石碑。1801年,法国被英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打败,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次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后移至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1802年,东方学家德·萨西获得了一份罗塞塔石碑拓片,他从希腊碑文中的专有名词切入,找出了代表“托勒密”(Ptolem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名的近似字组。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埃及菲莱神庙方尖碑拓片中发现了托勒密和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成功释读了亚历山大、提比略、图拉真等王名。虽然商博良只破译了碑文几千个符号中的111个,但古埃及文字之谜已经揭起一角。18229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拼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信》,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发掘和研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3 .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以察举天下非法”,“乘车奏事,居靡定处”,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不干预他们的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汉武帝的上述措施(     
A.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B.完善了中央监察体系
C.保证了地方吏治清明D.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威
4 . 【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博同学参加了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它们展开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笔记

观点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横两方面发展的共同基础和最终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

——摘编自《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

线索纲要
(部分)
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3、中古时期的欧洲、亚洲、美洲
4、全球航路的开辟
5、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6、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7、资产积极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拓展
……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纵向发展,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横向发展,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史都大大往前推。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材料三   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指出除文献外,人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全球联系的角度扼要分析“近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联系20世纪的史实,简析现当代是如何进入“多中心的发展进程”的。
(3)选择材料三中的任意角色,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是____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三   合众国宪法既立,而联邦制形式,亦益巩固,各州之间,非若当时之为共同行动而已,直结合为一、如婚约之不可破。……。其联合之宗旨则曰维持公道,谓通国之民,皆当受正直平等之待遇也。平治内政,谓四境之内,当雍和静谧也。以相当之武力,立国于世界。永保共和,谓合国民之意志,拥护法律,确保自由为世世子孙之福利也。泱泱大国,以是而生存,亦以是而结合焉。

——摘编自胡晓进《商务印书馆与美国宪法在中国大陆之翻译及传播》

材料四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瓦特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取得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宗旨。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逐渐取代“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当时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A.推动了欧亚非文化统一B.贯通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C.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D.使其成为文化最发达地区
8 . 历史上文化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甚至借鉴了入侵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1559年拉姆西奥的《中国茶》和《航海旅行记》让欧洲人了解到茶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17世纪初,西方人成批地来到中国,他们将中国茶带到欧洲大陆,很快欧洲人就认可和感受到了茶这种东方饮品的神奇魅力,并从茶叶贸易中找到了巨大商机。早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给西方的一些学者提供了不少研究中国的材料。1718世纪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阐述材料一中“文化交流的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叶在16-18世纪中欧交流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2023-05-14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非选择题)(统编版)
9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据此可知(     
A.《天方夜谭》具有一定史料价值B.文学作品是第一手史料
C.《天方夜谭》能够还原历史原貌D.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
10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反映出各地风俗和社会状况,这反映出中古时期阿拉伯(     
A.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B.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走向
C.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