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唯查自咸丰、同治年以来,各省出入迥非乾隆年间可比。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等为大宗,而岁出之项又以善后、筹防等为巨款。”这是源于当时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片面性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D.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加深
2024-03-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当时(     
A.北方商品经济一度严重衰退B.南方政权的整体实力占优
C.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D.物物交换是主要交换形式
2024-04-18更新 | 6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中,有近20条有关张骞和西域的资料,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所谓“小说”,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024-03-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西港花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闵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农业在机械化的普及下,农业人口迅速减少,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得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工业领域中,伴随着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接续发生,许多工人逐渐感到失望与厌倦。为了缓和人口激增等矛盾,诸国政府也纷纷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因此人口外流趋势加强。而同时期的美国,农业上大量国土有待开发,加之工业革命席卷各个产业,大型工厂纷纷建立,使得美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1863年,国会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林肯总统和国务卿等也发声呼吁美国驻欧洲官员宣传美国的高工资,以此吸引欧洲的科研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

——摘编自王喆《19世纪西欧人口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下南洋”现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原因,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与鸦片战争后华人“下南洋”的不同点。
5 . 根据出土的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35000余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文献档案内容极其详尽、细致,每条商贸道路上设有驿站,提供各种服务。材料可用于说明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     
A.国内市场的形成B.对外贸易的繁荣C.文化交流的频繁D.商业规模的扩大
6 . 据记载,儒家经典之一的《周礼·职方氏》已经对全国主要自然水体的分布作出概括性的描述。在先秦的“九州”中,都分布着适于水生物生长的“泽薮”,以及适于船只航行的“川”,有灌溉效益的“浸”。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自然经济的繁荣B.军事防御形势严峻
C.土地私有制发达D.农业生产的需要
2024-02-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封建王朝常实行强制分家析户政策,但仍有由几个同父祖的小家庭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家庭。据史料记载,710—769年,唐代敦煌地区登记的联合家庭共9户,占比10.4%;820—876年则达到12户,占比51.2%。该现象的原因是(       
A.政府实行土断B.朝廷停编户籍C.两税法的实行D.人头税被取消
8 . 《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唐朝某一制度:“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这一制度(     
A.标志着中国古代人头税的彻底废除B.实现了赋税征收标准的货币化
C.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税收对象D.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盐铁论》记载,西汉“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湖之鱼,莱、黄之鲐,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藜藿蔬食”。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化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D.各地物产流通范围有限
10 . 据出土于巴比伦城邦遗址的一份公元前19世纪末的借款契约记载:由契约可知在5名见证人的见证下,一位普通市民向商人和神庙组成的联合债权人进行借款。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将契约泥板出售给他人,债务一旦清偿,记录债务的泥板就要被放到水中泡成泥浆。这可用于说明,古巴比伦(     
A.信用货币已经出现B.神权统治较为稳固
C.法律规范经济活动D.订立契约现象普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