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44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是2018年我国个税改革前后家庭缴税额对比情况。这体现了此次个税改革(     
A.与农业税改革步伐一致B.提高征税以增加财政收入
C.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D.简化手续以刺激居民消费

2 . 明治政府维新的主要举措是在各官营产业中广泛引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大量引进、译介西方科技信息情报资料,聘用外国工程师、技术人员,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学习等。这体现的主要特点是日本(     

A.政府主导实施改革举措B.忽视培植本国人力资本
C.全盘接受西方科技文化D.始终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2024-03-31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所示为勃列日涅夫时期农业投资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比重。这一举措旨在(     
A.确立农业建设的中心地位B.增强工业建设的经济基础
C.打破僵化落后的苏联模式D.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
2024-03-31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天津铁厂是天津市的飞地,其代号为6985工程,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境内。196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太行山深处投资4亿元建立,属“小三线”工厂,并且带保密性质。该厂的建立体现了新中国(       
A.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B.全面建设时期的成果
C.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D.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2024-03-30更新 | 334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暑假考试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于说明在我国(     
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6 .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我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出口更倾向于互联网渗透率高、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对材料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近年来(     
A.数字经济超越两次工业革命B.我国引领当今世界数字经济
C.数字经济助推国际贸易发展D.跨境电商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隋书》记载,隋朝“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春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土著民族),其与夏人(汉族)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据此可知,当时南方(     
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有所发展
C.社会秩序较为稳定D.民族地域差距较大
8 . 2013~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增速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这深刻地反映中国正在(       
A.实践“求同存异”方针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9 . 西周春秋时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战国以后形成“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庶人可以通过工商致富,富贵不再合一。这种局面(     
A.导致士阶层丧失政治优势B.使得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C.有利于构建中央集权体制D.使工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024-03-21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生产力发展到个体小家庭能够独立完成再生产全过程时,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孝公三年(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这样就形成了大批的个体小农。在地广人稀的秦国,二男以上分立门户,各自可授田百亩,大家庭里的劳动力被挖掘出来,成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控制的人丁大幅增加;这些人丁自立门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古罗马的不断扩张使“住在意大利而以务农为业的罗马公民和意大利公民的人数大为减少了,这不仅由于战时的死亡,还由于不断地向外迁徙,首先是迁移到东方去,而后来也向西方迁移。因此没有农民来屯垦荒地。而另一方面,又有着大群的奴隶,同时还有一批愿意使用奴隶来耕种土地的人”。于是,农业生产者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来自南意、北非和东方等地的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奴隶取代了原来的公民农民,罗马人在海外征服的胜利创造了农业劳动力的新源泉。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蜂拥而起。

——摘编自左芙蓉《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与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罗马“大庄园蜂拥而起”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