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美国对外援助的性质,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观点一“对外援助”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或机构对另一个国家的人民或机构所实施的帮助或计划进行帮助的行为。我们是最热忱地、最真诚地、最恳切地企图帮助这些不发达国家达到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
观点二一个国家给另一个国家提供多少援助,不取决于后者的需要,也不取决于它以往的经济状况是好是坏,或它的道德状况,而是取决于援助国将从对其援助中在政治上能获得多少好处

——摘编自[美]罗伯特沃尔特斯《美苏援助对比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在援助的构成比例方面(见表),二是提出“欧亚并重”的“全球战略”。

1946—1953财年部分年份美国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对外援助总额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军事援助所占百分比
19463075.73075.70.00
19483179.52864.7314.89.9%
19505971.34799.31172.019.6%
19517612.63426.74185.955.0%
19526814.02408.94405.064.6%
19534979.92246.12733.854.9%

——摘编自娄亚萍《试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一中的两种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发生的具体变化,并说明其背景。
2022-04-22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2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06-09更新 | 526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思想理论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进行了多次集中的探讨和论争,下面为对于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的不同观点一览表

时期代表理由
鸦片战争蒋廷黻、罗家伦、李秦菜着眼于西方列强侵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认为明清时期不过是两个朝代的更替,并不能表明中国历史大转变的开始,只有“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道路,在革命经济上、阶级阵营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出巨大转折”
明清之际吕思勉、郑鹤声、陈登原着眼于“新航路开辟”“欧人东渐”的时代变革,“欲将中国纳入西方相同的时间序列中,成为普遍历史的一部分,进而赋予中国历史以现代性”
1861王明前1861年大事较多,如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5威其章主要突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欧阳恩良、肖玉元《中国近现代史分期问题论争评析》等


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也可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06-03更新 | 33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必须具有将现代化造就的社会势力吸收进该体制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社会势力是一些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的新的社会团体。由于社会和经济变革扩大了政治意识,增加了政治要求,拓宽了政治参与面,这些变革使得建立政治组合关系的新基础和缔造既有合法性又有效能的新政治机构的问题大大复杂化了。社会的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扩大日新月异,而政治上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却步履蹒跚,结果必然发生政治动荡和骚乱,政治家们由此启动了社会改革。但改革在某些情况下,能减缓紧张局势,促进和平而非暴力的变革。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改革很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加快暴乱的来临,成为革命的催化剂而非替代物。

——摘编自塞谬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时的土官均由该民族的各级头人世袭其职,一部分官职的任免袭替由兵部负责,政务归各省军事部门统率,这类官员一般称为“土司”。另一部分长官如土知府、土知县,其任免世袭由吏部负责,政务归各省布政使司负责。土官倚仗权势,加重对各族人民的盘剥奴役,各土官为了争夺财物常常发生武装冲突,对中央也叛服不定,鉴于此明清两代多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来废除土司制度。明永乐十二年,明军在平定思州、思南两地叛乱后,废除土司,设贵州布政使司。清雍正时期,在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大规模改土归流,收缴土司印信,改设府、州、县,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制度,但是改革范围有限,改革并不彻底。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土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清两代改土归流的政策。
2021-04-28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在评述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监察体系时说:“设六科给事中,使其成为专门监察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与都察院不相统属,并可互相弹幼。这种台省分立之法,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及都察院的控制。”该学者评述的这一监察体系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高宗时期,大臣刘晓评述当时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以致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况,并认为“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这实际上(     
A.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B.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希冀
C.要求反思当时选官制度D.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
9 . 漫画如下图(丁聪作品)日寇自言自语:“怎么遇不着一个中国八路军的斗士?”下列对此漫画评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发挥抗战主军的作用B.日本取得抗战的优势
C.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D.八路军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10 . 【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31年,它位于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山地和丘陵占地面积大,水系发达,水灾易发。粮食短缺一直是根据地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困难。1931年5月,鄂豫皖中央分局发出《关于举行粮食运动周的事》的通告:1934年4月,发出《鄂豫皖省委在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中关于武装保障春耕春收的布置》等一系列文件,并多次组织进行春耕、秋耕、秋收运动,促进粮食生产。

——摘编自许庆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粮食政策评述》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扭转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的局面,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增长,不仅解决了百姓吃饱饭的问题,而且正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亿吨提高至2013年的6亿吨,人均占有粮食从1977年的297.7公斤上升到2017年的444公斤。

——摘编自《奇迹的创造——中国农业发展经验浅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期面临粮食短缺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实现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在农业方面所采取的举措,并谈谈你对我国粮食问题的认识。
2022-06-04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等校2022届等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