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建立之后,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基础,建立起国家的基本经济体系与制度。唐律中,对于基层组织负责户籍与人口控制的规定非常明确,若发生脱漏户口之类的事情,里正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均田制下的农民若在户口申报、农桑生产和完纳赋役等方面存在非法或违规的行为,首先要由乡村基层组织进行检察、核实、上报有司并加以纠正。此外,《唐律疏议》中可以见到较多关于里正负责催驱赋役的条款。如“依令凡差科,先富强后贫弱,先多丁后少丁”。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平,则要处理各级责任人,包括里正在内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也难逃其咎。唐代法律还规定了乡村里正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确保土地还授能够正常进行,对生产过程予以强制干预。

——摘编自萧正洪《课植农桑:唐代乡村基层组织与农业生产》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王朝统一的职官体系中,对西南地区土司的衔号、等差均有详细规定,如清代“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土司司治一般设在其辖区的核心地带,而且治所的地理空间有功能化分区。明代土司的家族墓地一般位于其司治老司城东南郊,宗教区在南部,大体上与“左祖右社”的传统礼制相符。弥西唐崖土司遗址以街暑区和牌坊为中心展开布局。司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具有集权特征的王朝权力在民族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它使得当地的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制度性特征。同时,土司制的治理方式或手段借助国家礼仪来增强土司在民众中的权威性与认同感。但土司主宰地方生杀予夺大权,以至于“土人知有土官,而不知有国法久矣”。

——摘编自岳小国《明清时期武陵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乡村基层组织的法定职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特征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约自公元前5世纪后期起,雅典对18—20岁的青年进行集体训练。受训期间,青年人要学习重装步兵的格斗技术,驻防雅典要塞,宣誓把城邦利益置于个人之上,遵从雅典文化传统。经过两年的训练后,青年人要在公民面前展示训练成果,并接受城邦颁发的武装。这表明古代雅典(     
A.推行地区殖民霸权B.集体教育重视培育爱国热情
C.注重传承人文精神D.严格限制公民个人政治权利
3 . 下表是先秦史籍中对周王朝部分政治事件的记载,这说明,周王朝(     
《周礼•司寇》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
《左传•哀公元年》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国语》(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A.最高王权未能实现绝对集中B.政权的贵族色彩较为浓厚
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加深D.天子的行政大权日渐衰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由朝廷临时任命主考官,改变知贡举一般多由礼部侍郎出任的做法,称权知贡举,为了分割其权,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后成为制度。宋太祖时,知贡举官虽然并不固定人选,但每当朝廷任命之后,并没有立即隔离,他们在主持考试之前仍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请托或授受贿赂,因而往往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甚至引起落第士人的诉讼。据《宋史·选举志三》记载:“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此举得到太宗皇帝的赞赏,“后遂为定制”。宋真宗时两次下诏,重申这项制度。为了加强对主考官的监督,又进一步规定,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得与知贡举一例锁宿。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和外界隔离,就是家人也一律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其锁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若事情没有办完,就适当延长。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原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以来,士人依靠文学来争名位,文学的重要性超过经学。所以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的变化B.儒学的衰落C.商品经济的繁荣D.佛教的传播
6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495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1910年,清王朝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性的博览会。博览会上中国展品除以农渔牧及其副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主外,还有古玩、祭器带有文化色彩的器物,得奖的也大多是诸如景泰蓝、丝绸之类的展品。清王朝参会的展场布置既建辕门、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甚至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容像;还陈列对联、灯笼、绣画等物品。场馆的命名或称为“大清国”,意为“大清朝”,或称为“中华公所”,富含“中华文化”意味。但西方强国却对晚清中国不屑一顾,除了在会场上刁难中国人外,还将中国视为殖民地和“半开化的国家”。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材料二   19511957年,中国共参加了20多次大型的国际展览会。在场馆的陈设上,凸显了天安门、国旗等,而在1956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国旗与苏美英等参加国国旗并列。参会的展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其中重工业展品居于突出的位置,如195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展会上,重工业品的比重为40%。参加展会的观众也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了。除了工业品,中国还借展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海外的观众纷纷为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

——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参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塑造的国家形象。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参展的意义并分析新中国与晚清国家形象不同的原因。
8 . 清朝君主对于中原内地而言是皇帝,对蒙古而言是大汗,对满洲而言是族长,对西藏而言是文殊菩萨转世,等等。说到底,皇帝并不只是某一区域的内部统治者。这反映出清朝(     
A.开放包容的宗教政策B.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
C.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9 . 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说:“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那些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被轰下台;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认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B.旨在激发公民参政热情
C.挽救了当时雅典民主制度D.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2022-08-23更新 | 13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着力拉拢士人。宋太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地开科取士,广泛吸纳读书人参与宋朝政治,激发了宋朝人读书求学的热情,社会上兴起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随之大兴。宋仁宗时初步恢复了从太学、国子监到州、县学的官办教育。到宋徽宗朝,在学人数有二十一万余员。民间创办的私人书院在宋朝也大行其道,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教育还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南方的文化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了,南方读书人考中科举的人数也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现象甚至一度引起了北方官员的不满。不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大都围绕科举考试来安排教学,故其教学内容偏重经学、诗赋,铸就了中国应试教育的传统。发达的宋代教育,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局面的出现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陈振《宋史》

材料二   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一些其他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概述其出现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