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下列对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读
A“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片面最惠国待遇
B“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领事裁判权
C“……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五口通商
D“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反帝

A.AB.BC.CD.D
2 . 下图为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革命党杂志《新讽刺》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地主问农民为什么抱着-条腿,农民回答不知道另-条腿该放哪里,因为到处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会找他要双倍赔偿。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革命使得农民的地位逐渐提高B.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C.苏维埃政权主张没收地主土地D.社会革命党属于农民阶级政党
2020-03-19更新 | 761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约束限制
B.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
C.该趋势在20世纪60、70年代已出现
D.各大国共同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从这段文字中可以解读的正确信息有
①制订该法的起因是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②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③该法的颁布与梭伦改革同时进行
④该法借鉴了古希腊法制的成果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自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恩格斯也曾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对于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罗马法系中包含着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法权关系
B.罗马法的产生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C.罗马法体系已经非常完备不须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D.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个人财产私有制度的不可侵犯
6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定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由此解决了相权问题
B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协助皇帝,监察百官
C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内阁属于临时机构
D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内阁官员地位不高

A.A
B.B
C.C
D.D
9 . 儒家经典《春秋·榖梁传》中说,“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下列各项对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春秋·榖梁传》的说法符合“上古”的实际情况
B.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
C.《春秋·榖梁传》中四民的排序说明儒家反对重农抑商
D.儒家四民的划分体现了对军人的歧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1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总税务司赫德向列强提供了清朝财政报告,其中收支状况表如下:

财政支出数额(千两)财政收入数额(千两)
中央和各省行政费30000田税26500
陆军30000各省杂税1600
海军5000各省杂项收入1000
债款开支24000盐税盐厘13500
海关经费3600厘金(国内贸易商业税)16000
宫廷花费1100常关税(内地货物税)2700
出使经费1000海关税(一般货物)17000
河道经费940
……
铁路800
……
总计101120总计88200

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解读材料。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至少三条不同角度的信息)、总结和归纳准确、解释完整、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