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时间工人农民其他
1927年4月51%19%30%
1928年10%76%14%

A.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时期时间起止诸侯国数量变化战争爆发频率(次)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没有战争的年份(年)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123—22031.85990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27—11501.527105

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
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2019-05-19更新 | 404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案)
3 . 《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反映的现象说
A.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自重以抗中央
B.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北宋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则在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A.宗法制崩溃
B.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
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B.折射出王侯关系的变化
C.反应了社会的转折变革D.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
6 . 1899年,朱红灯树起“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1902年,义和团运动后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景廷宾在河北巨鹿县树起“扫清灭洋”的大旗。导致以上斗争旗帜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B.清廷成为列强的帮凶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辛亥革命的持续推动
7 .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
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B.中央官员数量增多
C.大臣分工逐渐明确D.丞相负责军事责任
2017-11-12更新 | 196次组卷 | 18卷引用:统编高中历史精品学案 第 7 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很少使用。但到了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D.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9 . 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
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
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