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B.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 . 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焚书坑儒”;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取“尊崇儒术”。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国家政策因时而变B.专制集权统治不断强化
C.行政体系日益完善D.儒家伦理秩序遭到破坏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 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迅速地做起来,农 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 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取得的成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 共产党人的认识获得哪些发展。
4 . 甲午一役,清朝政府辛苦经营了十余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海军精华损失殆尽,漫长海岸线门户洞开,而群敌环伺,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张之洞曾言:“及今力图补救,夜以继日,犹恐失之,若再因循游移,以后大局何堪设想。”据此可知,张之洞意在强调(       )
A.民族危机逐步加深B.“中体西用”的失败
C.海防建设的迫切性D.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推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内阁决策权力的增强B.行政中枢运转的成熟
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内阁辅政功能合法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尚书》记载,周公担心后继的统治者忘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知天命不易”,要求成王“无淫(沉溺)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以万民惟正之供”,还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议政的氏族遗风B.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C.敬天保民的治国方针D.儒家仁政的民本思想
7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27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776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
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18571859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17891794法国大革命1859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25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101826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1861中国洋务运动兴起
1832英国议会改革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巴黎公社

(1)根据表中史实,归纳出至少三种历史进步潮流,说明这些潮流之间的联系。
(2)选择其中一种潮流,围绕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阐释。
9 . 如图是《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以“新年特大号”为题,以丰子恺的漫画(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为封面图。其寓意是(     
A.肯定新文化运动的作用B.期盼国人能够洗雪国耻
C.用思想启蒙呼应全面抗战D.预示国民革命将席卷全国
10 . 春秋时期,列国之执政,多以宗族任之。秦宗族同姓见于经传记载者仅寥寥数人,而为秦所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外人,如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等济济一堂。这说明当时(     
A.察举征辟制度已经出现B.士阶层的自我意识觉醒
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完备D.宗法制的藩篱有所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