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2018-10-03更新 | 696次组卷 | 27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对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这是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对某一国际组织做出的评论。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其“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欧洲共同体成立
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罗马法规定,人生而平等,法律是人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那些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表明罗马法
A.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B.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关注人的道德以及价值D.具有协调社会关系功能

4 . 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2018-09-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5 .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2018-10-25更新 | 2985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18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
A.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
B.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
D.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个人对人文关系有一种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是传统社会以来形成的血缘关系,农业社会容易形成大一统、家天下的文化。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力转化的一种过程。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

——摘编自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晚清中国的颓废局面迫使传统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进入了有识之士的理论审视范围,这就为西方政治理论的涌入提供了契机。19世纪,国人开始对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充满赞扬和期待,把西方政治治制度引入中国实践成为不少人的理想寄托和奋斗目标。然而结果无一例外地也都归于失败,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清末民初政治现象。西方理论和制度终归没有完成政治制度供给任务,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

——摘编自李照作、吕强《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与资源基础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西方在政治制度的设计思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分析其“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是历代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监察官统称御史,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部派一名刺史在自己的监察区内进行巡察。唐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和察院,进一步完善。明代在地方设十三道,配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再从他们中间选派巡按御史出(按省划分)巡地方。另外,朱元璋废除宰相,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同时设置六科(有点像今天监察部的派驻机构),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特点是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加强皇权,监察机构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而不断地被强化。清初编纂的《钦定台规》明确说,监察机构是“天子耳目风纪”。

材料二明代都御使绯衣入朝,必有纠举,大臣莫不股粟。如果御史出巡地方,所到之处,各府、州、县地方官员要迎跪于道旁,甚至掌管一省最高行政的布政使,会见御史时也是俯首至膝。明代御史七品官秩,但却可以弹劾宰相、六部,权力颇大,还可以超拔为按察使(正三品),奖赏不薄。清朝对监察御史奖赏有加,凡称职者,内升各部京堂,外转道员、京堂。

——摘自彭安玉《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材料三明君唐太宗具有纳谏与兼听则明的雅量,遂使魏征成名;独断的皇帝喜欢奉承、面谀,不喜欢逆耳忠言,隋炀帝即以判死罪的办法对付进谏之官;唐宪宗则因韩愈进言反对迎佛骨一事,一怒之下将其贬放潮州;海瑞在明世宗时上谏,称地方政府“吏贪官横”而被打入死牢。

——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清统治者优待御史的用意何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并分析原因。

9 . 有学者说:“我们可以把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下列事件属于“反思和怀疑”的有
①俄国十月革命
②罗斯福新政
③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A.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2017-12-01更新 | 492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