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图1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2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
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商王太甲德行有亏,大臣伊尹便将之囚禁在“桐宫”,待其悔过之后才恢复其王位。西周初年,成王年幼,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待其成年后才将权力奉还。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度限制王权B.礼乐秩序走向崩溃
C.君主集权程度有限D.地方诸侯威胁王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改革后,梭伦宪法同时被寡头派和民主派引为同道。当时流行的“人的价值在于财富而不在于门第”的口号也表明梭伦更多是以有产者的“财间政治”取代了贵族的门阀政治。新兴的富裕的工商业奴隶主开始在参政议政上分一杯羹,即便是下层公民也因为债务奴隶制的废除而部分免除了后顾之忧。民主肇始于梭伦是无疑的,而且即便是从近代民主的标准来看,梭伦时代的民主程度已令后人悚愧不已了。

——摘编自毕会成《庇西特拉图:带卫队的“梭伦”--庇西特拉图的历史地位谈》

材料二 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菜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菜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韩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20多年来,你的不渝的友谊对我一直是极大的鼓舞,也是我力量的来源,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一点,我永远在心底怀着感激。一想到多年来这种无间断的忠诚和友爱,相互信任和感情日增,我就激动得掉泪,不能自已。”

——摘编自美国总统信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麦金莱所写信函中蕴含的信息。
2023-09-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没有人触动奴隶制,人们知道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也保护了奴隶制。据此可知,美国制宪会议(       
A.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B.背弃了启蒙思想内核
C.肯定了奴隶制的价值D.带有明显的妥协色彩
5 . 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2023-06-10更新 | 6992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时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改土归流中和改土归流后,经过政治版图上的"滚雪球式发展"、民族关系上的“搅拌式交融”、文化价值上的“交互式认同”、社会经济上的“拓荒式开发”,中华民族逐渐从一个“自发”共同体向“自觉”共同体方向演进。这说明,改土归流(     
A.实现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融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民族管理
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D.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军民把军事训练与民间体育结合起来,开展田径、射击、越障碍、篮球、体操等比赛,并且120师“战斗篮球队”、抗大总校等多次与国民党军队竞技比赛。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曾引起国统区媒体的广泛报道。这说明,延安边区体育(     
A.扩大了国共合作的范围B.具有全面抗战的战略价值
C.推动了竞技体育生活化D.体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梦想
8 . 在宋代,皇帝叫官家,丈夫叫官人,顾客叫客官,观众叫看官,几乎弄得无人不官。这种官本位(以官员身份为价值标准)社会文化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科举制的发展B.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C.官员数量众多D.社会身份趋于平等
2023-02-20更新 | 51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开始编纂新刑法、民法和商法,并改革传统的司法管理制度。新刑法废 除了凌迟、杖刑等酷刑和体罚措施,将惩罚限于死刑、监禁与罚款,同时引入缓刑与保释等新 措施。据此可知,这些做法(     
A.彰显了有产阶层的价值诉求B.加速了东西文明的互通互鉴
C.体现了近代中国法律的自觉性D.助推了近代中国的法制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5年,袁世凯等六疆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以换得其“推诚相与”;1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与外人为缘”。这从本质上体现了此时中国(     
A.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B.文化教育的近代转型
C.中体西用的价值追求D.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