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11 道试题
1 . 阅读有关秦汉制度和兴亡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滑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   嬴政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干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外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并指出秦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024-05-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马丁·路德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任选其一,结合所学,说明其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2)阅读材料,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并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摘编自《剑桥欧洲经济史》

(3)如何理解“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

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进一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也不断发展。

1905年的俄国革命运动也进一步唤醒了亚洲,终于形成了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新局面。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4)阅读材料,概括“亚洲觉醒”的含义,结合所学,说明“亚洲觉醒”运动爆发的原因。
2024-04-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官员选拔与国家制度】

材料一 ……于是,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应时而生。察举制是一种先考察而后举荐的方式,在形式上吸收了荐举的因素,但又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察举的权力掌握在皇帝和各级主要长官手中,察举的科目由皇帝制定,被察举的人必须以信奉或践行儒家思想为主;二是察举有固定的时间、地域、名额规定。这样,察举制成为一种较荐举制更为健全完善的官员   选拔制度,适应了汉武帝时代加强大一统国家中央集权的需要,保障了官员的来源渠道,也成为此后汉朝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

——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将举察官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它们在私学教育的家族化、社会化方面将道德品质的修养贯穿于文化教育之中,不知不觉地   对社会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摘自吴霓《论魏晋九品中正制与私学的关系》

材料三 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制举科目多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参加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之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加科举,这对排除当时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提高官吏的素质和改善吏治,都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察举制与魏晋九品中正制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科举制的在当时的进步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时局图》有很多版本,作者谢瓒泰在《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中说:“1899年7月19日,我制作并发表了一幅政治漫画‘远东的形势’。这幅漫画许多外国画报都刊登了。……。”图中用犬、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 图上还有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天下大乱》发表于2023年12月德国杂志《西塞罗》,图中的鹰代表美国,熊代表俄罗斯,龙代表中国,小字部分意思为“为世界新秩序而战”。


(1)指出图一与图二中国外交地位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两位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简要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人广泛的抗日宣传工作和争取国际声援的活动,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海外华人捐资捐物支援祖国抗战,成为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和补充。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人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战的热潮。

此外,一些人还采取了不与日寇合作,坚持消极抵抗的方式来参与抗日。

——摘编自刘东《海外华人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枢纽,同时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外华人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革

材料一   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第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

——摘编自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极其蜕变》

材料二   唐代科举制度尚属形成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完善。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喧举试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洵本不欲录取,但终因不敢得罪杨国忠而将杨喧取在高等。唐德宗时,宰相李实向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权德舆推荐私人,要求录取,权德舆未能满足,李实乃开列名单责令录取,否则就要贬官。

——摘编自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

材料三   宋代考试制度,大体也沿袭唐代。唐代应考的有许多是门第子弟,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因循而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唐代考议,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又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科举制度发生的变化并评价科举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8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科学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而且为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学者所公认。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就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由此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三   辛亥革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发动的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以及实践活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兴起原因和开始标志是什么?
2024-01-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材料二: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摘自网络: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自上台以来,不断推行渐进式的“台独”,公开叫嚣要“公投立法”,2003年9月明确提出“台独时间表”等,致使台海危机越来越严重。而近年来,台湾军事演习多应用日本自卫队的模式,日台军事合作日益频繁。美国越来越多地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阴谋以武拒统。

回答: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
(2)从《乡愁》这首诗,你能感觉到作者的什么情结,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3)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
(4)据材料三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有哪些?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2024-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杈,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材料二 以下为元朝疆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
2023-12-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