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朝至明清行政区划的变迁

   

——据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一书目录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一 明代中国
二 穆斯林世界
三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一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二 实力与弱点
三 国际较量
四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一 金融革命
二 地缘政治
三 赢得战争(1660-1763)
四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   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一 欧洲之外
二 英国充当霸主
三“中等强国”
四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五 内战与美国
六 德国的统一
七 结论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一 世界局势的变动
二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三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四 总体战(1914一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一 战后国际秩序
二 战争策源地
三 法国与英国
四 幕后超级大国
五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一 “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二 新的战略态势
三 冷战与第三世界
四 两极世界的解体
五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一1 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一 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 平衡发展的中国
三 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 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 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 相对衰落的美国

该书作者主要从经济和军事的角度探讨了大国兴衰的问题,认为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军事斗争对大国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31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以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片中分别提炼出一个或两个信息,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比较说明。(要求:提炼信息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图1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形象   图2 古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形象
2023-03-05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划编制牵头机构决策机构批准机构公布形式
“一五”财经委(国家计委)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全国人大成文公布
“二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未公布
“三五”小计委(大计委)中央书记处中央工作会议未公布
“四五”国家计委党代会参考未公布
“五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讨论同意未公布
“六五”国家计委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国人大成文公布
“七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八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三届七中全会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九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四届五中全会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五”国家计委、中财办十五届五中全会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一五”国家发改委、中财办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十二五”国家发改委、中财办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成文公布

——据鄢一龙、胡鞍钢等《中国政府决策模式演变一以五年计划编制为例》

材料二   从“七五”之后,在编制的程序方面,首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的建议,再由国务院编制五年计划(规划),最后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逐步提高了包括各类市场主体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在编制计划(规划)前调研工作也更加的细致和全面。而且在编制计划(规划)的同时,注重建立保证计划实施的机制创新、宏观经济指标的检查预警等。从“八五”开始,五年计划逐步由单纯的经济发展计划向发展与改革并举、经济和社会发展兼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同时推进转变。

……“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弃“计划”用“规划”,完全实现指令性计划向战略性规划的转变。

——摘编自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对中国而言,决策的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相关知识,以“五年计划(规划)决策机制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过秦论中篇》

材料二   (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很关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并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适应时代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中共六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
1942年抗日根据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并组织起来……使农民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1980年中共中央第75号文件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05年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1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或路线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李亮《中共一大代表群体思想结构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5-25更新 | 3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会议主要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021-05-12更新 | 919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301937年《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部分报道内容

时间报道内容来源
1930年“农民都是被迫的”,共产党“强迫强壮的农民变为士兵或强盗”。
《纽约时报》报道“第三国际对中国共产党下达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长沙’的命令”,并认为“这些文件解释了共产党人的顽固立场”。国民党截获的中共官方文件
1931年“江西省南部约有5万农民正在逃离家园,以躲避肆虐江西省的红军”。“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的商业生活正被土匪的袭击所侵蚀,而不法分子则在京汉铁路沿线与政府军对立。”国民党官员采访
1932年“中国绑匪随意开枪俘虏了路德牧师”,这位牧师“在湖北被共产主义团伙囚禁了两年”,传闻“这名牧师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被证明是共产党的累赘,于是他被无情地枪杀了”。国民党报纸和传教士的自身经历
1933年共产党在农村地区负责征兵的“红色青年运动”取得了“非常的成功”,“农民们敦促他们儿子们加入进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妻子们把他们的农民或工人丈夫带到征兵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