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0 道试题
1 . 冷战时期,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说:“国家一旦处于危险中,社会凝聚力自然提升……正因如此,美国应该尝试‘总体外交’一政府所有部门,不论是商务、劳工还是传媒,都自愿付出努力来成就外交事务。就国务院而言,总体外交意味着要更好地整合外交.军事和经济战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性理念,从而坚决遏制敌人的挑衅。”可见,美国的外交战略主要是基于
A.国家实力B.意识形态C.民族利益D.文化传统
2022-05-2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2 . 19世纪70年代.德国为了追赶西欧国家,推行“统制主义”发展模式。此后,德国跨越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行赶超战略、追赶现代化的国家。德国成功的最主要经验是
A.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B.国家力量推动工业化
C.推行自由资本主义D.发挥后发国家优势
2022-05-24更新 | 4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谚云:条条大道通罗马。”将罗马视为“世界之都”的类似表述在拉丁文献里并不少见,而这也是自认为拥有“世界帝国”的罗马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古罗马对近现代欧洲影响最大的是
A.民主政治B.法律制度C.军事力量D.共和政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
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
2022-05-24更新 | 57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学者张光直认为,中国的文明发展和国家形成是“靠政治性的措施造成的”。正因为在如此广大的空间中经历了各地区文化的裂变、撞击和熔合,中华文明才孕育出“协和万邦”的文明基因,产生推动各地区一体化的宏大政治构想。以下史实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夏传子,家天下B.汤伐夏,国号商
C.五霸强,七雄出D.赢秦氏,始兼并
6 . 巴黎公社时期,俄国革命家罔察洛夫曾撰文指出,世界革命已经开始了……不管巴黎(公社)是不是将被绞死。无论如何,流血革命已经迫近我们,革命从巴黎的废墟上升起。作者意在强调,巴黎公社
A.促进世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获得国际无产阶级的同情与支持
C.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2022-05-23更新 | 741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7 . 古代罗马法

材料一   公元212年,罗马统治者授予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自此拉丁人、异邦人与罗马人的身份差别不复存在,除奴隶外,在自由民之间已经实现了平等。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首先从罗马法与外国法中寻找共同规则,当没有这种共同规则时,“则尽可能地从各种不同的规范和制度中提取比较简单的内容,去掉各民族特有的成分”,两者共同构成了万民法的内容。受希腊哲学和自然法思想影响,罗马法不仅在微观上为未成年人、妇女、被收养人等提供了具体保护,而且在宏观上形成了一些影响后世的法律制度,比如监护制度、优先权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彰显了法律对实质正义的追求。

——摘编自吕岩峰等《罗马法之国际私法论纲:“适当——和谐论”的维度》

材料二   11~13世纪被称为中世纪盛期,其典型特征是因人口的增长和商业的复苏而带来城市生活的繁华。在此基础之上,国家政权也开始逐渐从封建化的过程中摆脱出来,朝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一新形势,欧洲各地此前一直都在使用的适应农业社会需要的地方习惯法,逐渐不敷使用。与习惯法不同,罗马法原本就是一部城市法典,是适应城市生活而指定的,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有关商业的立法,因而可以直接为欧洲各地新兴的城市所借鉴和使用。而且,对于新发展起来的王权来说,罗马法中所具备的皇帝谕令也有助于推动中央集权的发展,因而罗马法的推广也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鼓励。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立法所体现出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得到推广的原因。
2022-05-23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有学者说:“如果说公元前5世纪,民主政治生活活跃于城市,那么到了公元前4世纪……政治就不再是人们的自觉意识,犹如战争成为一种特殊人群的职业一样,政治也逐渐成为了诸如德莫斯梯尼等职业演讲家所关心的事情,而城邦公民的政治事务也逐渐被其个人事务所代替。”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了政治腐败B.公民群体流行和平主义思想
C.公民为基础的城邦制度走向衰落D.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根深蒂固
9 .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曾发生太子叛乱,司直田仁不闭城门,致太子得出。丞相刘屈氂欲斩田仁,御史大夫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丞相释田仁。这表明汉代的御史大夫
A.依典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B.职责是监察诸侯王和高官
C.执法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D.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10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明确提出,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苏联的经验表明,这主要不能够依靠旁的来源,而必须依靠国民经济内部首先是工业内部的积累。”而苏联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国家政策对工业的倾斜,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为了尽快解决所有制问题,中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进行的策略。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

——摘编自王春宁《中苏关系的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949~1964)》

材料二   19964月,俄总统叶利钦访华,与中国政府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与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关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经过多年的发展,中俄双方已经建立起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定期会晤和磋商机制,两国议会间也加强了往来。中俄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双方经贸呈政府间,地区间和企业间多层次发展态势。经贸合作已从边贸和一般性贸易扩展到农业、能源、交通、和平利用核能、航空航天、金融及军事技术等广泛领域。此外,中俄两国对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有着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双方认为,世界多极化进程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不赞成单极世界。中俄在伊拉克和科索沃等国际问题上积极磋商,加强沟通,为切实合理地贯彻联合国有关协议进行了不懈努力。

——摘编自韩景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发展及其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思想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战略意义。
2022-05-2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