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读图:戴礼帽的神父说:“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吗?两人回答:“我们也不知道。神父先生,车里也许藏着一匹马。”漫画作者旨在表明,当时(     
A.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B.科技进步对观念的冲击
C.火车改变了人的生活D.蒸汽机的应用日益广泛
2023-01-13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观察如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2019-11-15更新 | 246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宗教改革时期的漫画是宗教改革家宣传其主张的主要工具,当时一次可以印数万张,每张的价格低至几芬尼(相当于一对香肠或者几瓶脱麦芽酒的价格),这些漫画引发民众(对天主教会)广泛的议论。这说明
A.宗教宣传局限于大众聚集地
B.宗教改革主要面向社会的基层
C.价格革命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D.印刷术的发展推进了宗教改革
4 . 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
A.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B.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C.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奢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报纸和广播B.铁路与飞机C.电视和电影D.网络与漫画
2019-01-30更新 | 1092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

“孔子”照“镜子”
A.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B.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
C.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
D.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B.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D.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6世纪初,德意志有一句谚语说:“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下面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意志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重视
C.德意志的畜牧业发达
D.德意志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9 . 某班同学在制作《近代物理学的成就》手抄报时,画了下面一幅漫画。他要表达的是(       
A.伽利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在自然现象启发下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
D.任何科学规律及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偶然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10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 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暴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 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益多安。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点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