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新青年》自8卷1号(1920年9月发行)至9卷3号(1921年7月发行)发表的与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共68篇,具体数据统计如下表。此表反映了,该阶段
《新青年》部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作者情况统计表
          文章数量
作者身份
人数(人)篇数(篇)
共产主义者1262
非共产主义者55
不确定11

A.共产主义者是发表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主力军
B.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发表
C.《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机关刊物
D.非共产主义者也开始关注并参与宣传马克思主义
2 .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B.数据统计存在严重偏差
C.西方科技不适应于中国D.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
(3)概括材料三的历史信息。综合上述材料,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概述中国教育的主要特征。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习近平20221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图1所示生产工具出现在我国哪一朝代?图2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农民生产的场景,这一时期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工业生产的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一国家?
(3)根据材料三,“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什么时代?概括这一时代劳动方式呈现的趋势。
(4)根据材料四,我国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机遇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成熟,推动了文明进步
D.元朝王祯编订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通行版的《论语》“热词”进行检索的结果(由高到低)。表中数据可用于佐证早期儒学
字/词君子
次数2191141111088976665049

A.揭示了天人关系的基本内涵B.蕴含对道德人伦的深切关怀
C.主张用“仁”的思想改良制度D.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所示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通行版的《论语》“热词”进行检索的结果(由高到低)。表中数据可用于佐证早期儒学
A.揭示了天人关系的基本内涵B.蕴含对道德人伦的深切关怀
C.主张用“仁”的思想改良制度D.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
8 .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最能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1266年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年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9 . 下表是唐宋节妇烈女对照表

表中数据反映出
A.两宋妇女自给能力提高B.两宋时战乱仍频繁
C.两宋时主流思想发生新变化D.宋代妇女地位低下
2020-08-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的数据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这表明
A.中国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B.全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偏低
C.女性教育权益得到较好保障D.本专科在校男生人数不断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