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行新学制,规定中学堂科目包括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算学、物理及化学、体操等12门,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占有较大比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取消读经讲经课,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学校教育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建国以来高等教育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
2021-09-1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1958年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1984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1990年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 . 下表中的数据表明(       

序号

年份

成就

1

1945

年核能技术

2

1946

计算机技术

3

1957

航天技术

4

1969

互联网技术

5

1990

人类基因组计划

6

1993

纳米技术

A.科技进步越来越快B.专业分类越来越细C.信息技术引领潮流D.新兴科技发展迅速
4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时间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

85次

63次

3次

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

224次

125次

58次

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

95次

180次

703次

978次

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
时间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9~1918.685633151
1918.7~1921.422412558407
1921.5~1926.79518o703978
A.五四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B.马克思主义日益传播
C.国人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失望D.民主制度建设被阻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通行版的《论语》“热词”进行检索的结果(由高到低)。表中数据可用于佐证早期儒学
字/词君子
次数2191141111088976665049

A.揭示了天人关系的基本内涵B.蕴含对道德人伦的深切关怀
C.主张用“仁”的思想改良制度D.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
7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骤然兴起。据统计,1953年全世界科研人员已经增加到40万人以上;同年,全世界科研经费超过了20亿英。这些数据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A.推动了各国科技走向均衡发展B.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C.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率先爆发D.拥有较充分的人力物力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城乡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变化情况。图中数据出现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十五大承认私有制地位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上海浦东开发带动引领D.“南方谈话”解放思想
2021-03-10更新 | 64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数在校
生数
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数在校
生数
学校数在校
生数
1949年34万所2400万20%5219所127万205所11.7万
2000年71.41万所13498万99.11%599464所15372万1813所939万

A.建国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B.工业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C.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重视D.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10 . 中国宋代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后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平民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
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他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年)通过对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1564-1672年)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
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
笛卡儿(1569-1650年)运用他的坐标几何学从事光学研究,在«屈光学»中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


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薮内清在论述宋代的科技成就时指出:“北宋时代是中国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以至近代相比.”对这一观点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围绕一种立场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