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今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的编写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馌妇,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而且“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

——摘编自秦海霞《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和政治内容的把关。从195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教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威性、国家级的全学科教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

——摘编自郭戈《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材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国家统一编订中小学教材的意义。
2 . 《世界历史》解说词中说:“14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材料旨在强调,这场“新的文化”(     
A.是古典文化的新生,延续了古代的文化传统
B.解放了长期以来被宗教戒律压抑禁锢的人性
C.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主要内容
D.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路德认为属灵阶级和属世阶级,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基督徒都是属灵阶级,是真正的神父、主教和教皇。所谓差别,只不过是职务和工作上的差别。教士是信众的代理人,本身没有任何特权,一切信徒都有充当教士的权利。路德此番言论的主要意图是(     
A.肯定因行称义的价值B.彰显世俗王权的地位
C.确保等级秩序的稳定D.倡导个人信仰的自由
2023-06-25更新 | 659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像北美原住民那样的群体,并没有运用理性来劳动的能力,因此他们生存的地方,就理应让当时具有充分劳动能力的英国资产阶级那样的群体去占有。洛克的认识可以说明(     
A.启蒙程度决定历史判断B.地域因素制约历史研究
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认知D.文明水平左右历史结论
6 . 西方学者芬纳在研究近代西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称:它“把此前主要是教会特权的神圣光环转移到了世俗统治者的身上,把人们敬意的道德转移到公民的道德上,把他们的理性从修道院生活转移到世俗生活上”。材料中的“它”(     
A.否定了等级制度的不合理性B.树立了理性思维的权威地位
C.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7 . 15世纪,意大利人为了使服装符合人体结构和方便运动,通常在关节处留出缝隙并用绳带连接,使里面的白色内衣露出来,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以摘卸、独立剪裁、独立制作的袖子。意大利人的这一服饰风格(     
A.成为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B.借鉴了科学革命的研究成果
C.反映出新教倡导节俭的观念D.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8 . 马丁·路德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支柱,而且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但是,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并排斥其他教派,这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宗教改革(       
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B.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学统治的权威
C.宣扬了先进的启蒙运动理念D.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和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扼杀,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突破传统政治的腐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但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对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西汉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合格毕业,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       
A.平民子弟开始接受教育B.政府官员都来自于太学
C.儒学地位得到大大提高D.完整继承先秦儒家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