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朝廷召集贤良文学共60多人讨论国家财政政策取向,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专卖制度,指责盐铁官营、均输、酒榷“与民争利”,主张自由放任,酸窗于民。最终,朝廷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这表明(     
A.国家经济决策吸纳民众意愿B.工商业者的政治影响力提高
C.儒家治国理念影响财政运作D.政府干预政策阻滞工商发展
2024-03-01更新 | 853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伊拉斯谟在1511年出版的著作中,批评了老派语法教师执着于传授枯燥的拉丁文语法乃至用桦条抽打学生的教育方法,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先上一堂简短的语法课后,就带学生接触原文,把原文像谚语一样刻在戒指或杯子上,用原文编笑话,让原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逐渐理解“他读到的每一件事实和每一种思想的意义和力量”。这一主张(     
A.推动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B.符合了人文主义者的教育理念
C.拉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D.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追求
2024-02-26更新 | 408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革、变法都和持续的战争状态有关。为了不被打败,各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君主们纷纷放弃使用世卿世禄的贵族,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官僚制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要求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专制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强化D.各国统治者都主张变法
4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一千多年来各种宗教在此长期共存,和谐发展。泉州早在五千年前有闽越族在此聚居,艰苦的耕海牧洋生活,使其具有泛神信仰特征,只要是有用的、有利的神灵就加以信奉。魏晋时期汉人从中原地区迁居至此,与原有民族融合。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等来此经商、定居,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宗教相继传入泉州。信奉伊斯兰教的商人与汉族通婚.繁衍后代,成为回族的祖先。泉州社会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构成的移民社会。宋元政府采取较为开放的姿态.授予不同宗教背景的蕃商相应官职,管理泉州的商贸活动,例如南宋长期掌管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庚就是穆斯林。

——摘编自马照南《泉州宗教文化相容共存之品格与现代价值》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引发了欧洲各地的宗教纷争.新教派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冲突激化,导致了长期的宗教战争,例如德国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始于1618年,主要是由于信奉新教和天主教的德意志诸侯之间矛盾冲突,并将欧洲各个国家卷入战争。战争的可怕后果迫使各方开始寻求和平解决宗教争端的途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各国统治者有权自由选择国家的宗教信仰,以一种相对平等和公正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各国的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宗教宽容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些开明君主和思想家进而主张国家与教会分离,不允许宗教干涉国家政治和世俗生活,宗教只是为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和保持“良心”的手段。荷兰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强调个人的内心信仰和良知,主张人们应该通过理性和教育来解决宗教争端。而不是通过暴力和迫害。

——摘编自孙浩然《近代欧洲宗教宽容的起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泉州地区各种宗教得以长期共存和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战争爆发的背景,并分析宗教宽容原则的重要意义。
2024-01-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观带有显著的“圣人”性质,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却趋于理性化,不止认同英雄有情,“儿女情,英雄气,并行不悖”,且推项羽为英雄第一、以曹操和勾践为英雄。这一变化(     
A.与心学思潮息息相关B.说明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C.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D.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
2023-12-02更新 | 217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
6 . 有学者说:“活跃的士阶层无疑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最富有活力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条件。虽然,‘势位足以屈贤’乃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迫于竞争的政治压力,占有绝对权力地位的统治者却不得不竞相礼贤下士。”这一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君主集权的强化
7 . 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出现的灾异和祥瑞预示着天对人(君主)的谴责和嘉奖。他希望通过上述思想的践行,最终达到“屈君以伸天”的结果。董仲舒上述言论(     
A.重建儒家道德秩序B.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C.制约君主专制权力D.宣扬“三纲五常”理论
8 . 夏历与殷历、周历、秦历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于以哪个月为正(作为一年之始)。夏历用的自然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与今汉历即农历正月相同)。这(     
A.适应了农业发展需要B.适应了神权政治需要
C.说明了夏朝历法落后D.证实夏朝是国家形态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旌表一词源于《尚书·毕命》的旌别淑恳,表厥宅里,意为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旌表制度滥觞于先秦,到明代发展为较为完善的旌表制度体系。明初天下州县各邑里普建申明、旌善二亭,民有善恶,里老书之亭侧,教之于民,以示劝惩。洪武元年颁布诏令: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有司正官举名,监察御史、按察司体覈,转达上司,旌表门问。明代政府详细规定了旌表规范,如对妇女守节年龄的规定: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问,免除本家差役。洪武初年,政府为表彰新乐县刘孝妇对婆婆的悉心照顾,遣中使赐衣一袭、钞二十锭。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统计,明代由中央政府下诏旌表的节烈女性就达三万五千余人,占历代旌表节烈女性人数的百分之七十。

——摘编自张晓辉《明代旌表制度初探》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各时期劳模评选概况

19491956

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建国以来的首届劳模大会,评选出了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侧重于表彰革命战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

19561966

“技术革命”作为重点被提出,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一时期的劳模人物中工人阶级占大多数,农民所占比例相对减少。

19661976

强调“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劳模人物的评选主要在于“忠诚”,突出政治品质。

19781992

1979年党中央提出关于“模范”和“先进”的理论判断,强调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1982年我国将奖励劳模写入宪法;1989年后,国务院规定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劳模奖励办法重新恢复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19922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大批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模。在认定促进企业发展的劳模时,更注重“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全国劳模中既有体力劳动者又有脑力劳动者,也包括文化、体育界的突出贡献者。

20022012

2005年全国劳模评选开始,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将劳模人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示,注重增强评选结果的公信力,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劳模评选。

——根据郭莹《建国以来中共劳模评选的历史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旌表制度体系的特点,并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阶段的劳模评选进行解读说明。
10 . 有学者曾强调:“人类的事业不是安排彼岸的来世生命,而是依靠知识和理性,以科学的征服和人类无限进步的信念,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人类的普遍幸福”。该观点可用来说明(     
A.民众自我意识的萌发性B.资产阶级革命的艰巨性
C.近代科学兴起的开创性D.启蒙精神影响的广泛性
2023-10-2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