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法国诗人布勒东( 1896- 1966)强 调理性和外部世界是深受资本主义污染了的,只有在人的潜意识中才深藏着有待发现的、未受任何干扰的、有价值的真实,只有在梦幻中才能找到对现实的超越和绝对真实的“超现实”。在此,布勒东
A.摒弃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B.强化启蒙时代的理性原则
C.丰富浪漫主义文学的内涵D.揭示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2 . “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材料体现的思想解放运动
A.主张廉俭教会B.追求民主法治
C.彰显人性价值D.提倡主权在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材料一  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仁义得不到发扬),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不)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体恤百姓的私情)。……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天下观”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4 . 人文主义思潮注重人的个性,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对近代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言论
普罗泰戈拉至于神,我既不能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马丁·路德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救罪或全部免罪。每个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材料二、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得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材料四、(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和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对近代科学和思想的影响。

(3)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从宗教和政治方面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2017-10-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 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美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
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2021-12-29更新 | 1168次组卷 | 45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说:鸡鸣而起,孜孜(孜孜)为善者,舜(君子)之徒也。鸡鸣而起,孜孜为利者,蹠(小人)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摘编自刘霞《孔孟义利观的异同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王夫之谓义(道德价值)本身包含着利(经济价值),其道德价值与经济价值存在着内在的相通性,盖道德离不开人的物质生活的抽象存在,物质利益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故利中有义。利益是道德作用于人之载体,物质利益不能离开道德之轨道,理寓于欲中,义存于利中,脱离利益也就是无所谓道德。盖物质利益不能离开道德之管控与制约,利益之满足必须受道德之承制,才不至亢害,反之,利非但毋利,反而有害。盖义与利互为依存,互为渗道,辩证地处于事物之对立统一之中。

——摘编自杨铮铮《略论王夫之的义利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义利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新义利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7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天体运行》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的原因是
A.冲击了天主教世界观,引起教廷的敌视
B.确立的力学体系颠覆了教会树立的权威
C.宣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突破人类的认识
D.肯定人的价值、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建构。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等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9 .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擦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是指
A.经典力学B.相对论C.量子论D.进化论
10 .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具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理论所引导。”材料中“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
A.彻底解除人的精神枷锁
B.提出建设工业文明的现代国家
C.大力张扬人的价值尊严
D.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