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     
A.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B.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
C.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卢梭认为:“地质变化把人们集中到一起,度过了原始公社的‘黄金时期’。铁和小麦的发展催生了私有制和国家,使人们陷入了阶级社会和可怕的战争状态。”他宣扬这些观点的宗旨是(       
A.论证地质变化是人类社会的决定因素
B.主张人类社会应当回到原始状态去
C.提倡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D.构建新型自由平等社会的人性依据
2015-12-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3 . 19世纪70年代,西方绘画领域出现了印象画派。下列主张不属于该画派的是
A.“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B.“光线是绘画的主宰”
C.“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D.“从风景变化的光线中,捕捉色彩的魅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混乱而重复,各种年龄的年轻人与一位教师坐在一起;14世纪后逐渐出现了按年龄和程度分班级,每班有不同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并增加了希腊文的学习。”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人文主义的复兴
B.罗马法的重生
C.城邦民主政治的复活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以下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
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西餐
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A.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B.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
D.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6 . 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对外开放的实施
C.现代主义的流行
D.“左”倾错误的纠正
7 . 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B.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启蒙运动的推动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8 . 《诗经.十月之交》中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句话,往往被人用来形容春秋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意思是原先高高在上的突然跌落到谷底,原先在谷底的突然升到顶峰.下列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封邦建国B.世卿世禄C.有教无类D.工商食官
9 . 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下列能体现这一特征的作品是()
A.《格尔尼卡》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自由引导人民》D.《日出印象》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有人认为从整体上看宋代绘画已不复有唐代绘画的雄健气势,但却更加精致、多样化,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唐宋两代人的审美标准不同
B.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的变迁影响到了书画的风格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C.宋代画家的刻意而为
D.唐宋绘画技术存在差别所导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