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末,严复提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20世纪初,他又强调忠孝节义“实为国民之特性”,为立国精神之所恃。这主要反映了(     
A.严复思想紧跟时代潮流B.严复思想转变受到一战的影响
C.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D.其思想随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B.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C.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D.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2023-03-25更新 | 24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利用外交“技巧”和政治手腕,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使欧洲的一些君主成为教廷的封臣。然而14世纪以后,各国纷纷切断本国教会和罗马教廷的关系,同时加强对本国教会的控制,削弱和缩小了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这一变化说明(     
A.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B.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C.顺应了新教徒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D.欧洲各国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增强
4 .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指出,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方法从客观上潜心研究人事物质底(的)分析”“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学或社会学,都是以这种科学归纳法作根据,所以都可相信的,都有根据的。”由此可见,陈独秀(     
A.主张反对传统封建礼教思想B.发展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
C.以研究社会科学为主要目标D.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时间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

85次

63次

3次

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

224次

125次

58次

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

95次

180次

703次

978次

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
6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翻译高潮。其中,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对西学的翻译。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被翻译输入。这次翻译高潮(     
A.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B.促进了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D.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
7 . 曾国藩在为王夫之《船山遗书》作序时指出,“船山先生注《正蒙》数万言,注《礼记》数十万言,幽以究民物之同原,显以纲维万事,弭世乱于未形,其于古者明体达用、盈科后进之旨,往往近之”。其目的在于肯定王夫之(     
A.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以促进社会转型
B.“工商皆本”的思想以推进洋务运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D.经世致用的主张以促进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这一切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     
A.受益于医学知识普及和发展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D.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2023-03-16更新 | 212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  )
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B.增强民族凝聚力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厉行文化专制
2023-03-13更新 | 686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优生综合能力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初的杂剧内容主要体现人道意识、个体欲求,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斗争精神。到了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思想发生了蜕变,以宣扬“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为主。这一变化是由于(     
A.程朱理学影响的加深B.阶级矛盾的缓和
C.民族压迫政策的调整D.市民阶层的壮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