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七七)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1938年5月26号6月3号)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毛泽东观点的认识。
2023-03-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太学在政府初创时规模很小,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博士弟子50人。汉成帝末年“增弟子员三千人”。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但政府遇到疑难问题时,博士也要提供咨询意见,要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承担巡视地方政教的工作,还要对儒家经典进行校勘、注释和传播。兼教学机构与国家考试机构于一身的太学,不仅要引导校内学生专心攻读,而且要鼓励青年自学,校外人员参加太学考试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格和荣誉。这促进了汉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教乐学、尊师重道之风。

——摘编自王凌皓《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材料二   唐末五代智璇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北宋“因袭增拓”而成岳麓书院。南宋初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并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摘编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书院简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太学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西汉太学相比,宋代张栻主教岳麓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3 . 白居易凌晨在长安城南登观音台俯瞰长安作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该诗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长安城(     
A.科举制使士人因诗入仕B.严格按儒学规范建设的城市
C.农耕经济影响民众生活D.士人群体的生活与文化空间
4 .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流·和衷共济》

材料三   在对技艺的推敲、对规律的总结、对民生的眷念中,中华民族展现出非凡的创新精神与创造伟力。四大发明,耕作蚕织,制瓷铸铁,建筑园林,茶叶医药,天文地理……各项科学技术成就,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尽精微以求新知、致广大以惠亿民的探索精神。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汇·格物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2)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工艺学相关知识的著作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
5 . 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C.隐含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色彩D.挑战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家们关于义、利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了战国时期(        
思想家主张
儒家学派《荀子·大略》:“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
墨家学派《墨子·贵义》:“万事莫贵于义”;《墨子·经上》:“义,利也。义可以利人”。
法家学派《韩非子·八经》:“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A.诸子百家学术观点分歧B.重义成为时代潮流
C.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D.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7 . 近代英国,咖啡馆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人们甚至把咖啡馆称为“一便士大学”,因为当时的咖啡馆消费不高,一杯咖啡只要一便士,而知识上的收获却很多。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英国(       
A.饮食习惯发生变化B.社会开放与活力增强
C.高等教育不断发展D.阶层之间的流动增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主要作品《黄甲图》,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中也有“作者之所忧患”,体现了“革虚而致实”的理念。这反映出魏源(     
A.强调中体西用的价值理念B.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潮流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图存之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孔子说:“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法家慎到认为,“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这些观点反映了(     
A.诸子百家思想趋同B.大一统的理想追求
C.血缘政治已经瓦解D.社会转型势在必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