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启蒙运动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一个历史事件,而一个历史发展历程。启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个新角度,要求摒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启蒙运动的影响深远,因此,18世纪被人们称为“理性时代”。…………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启蒙思想也不是由一批相关的知识分子阐释的自成一体的概念体系,而是受了形形色色的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让·雅克·卢梭、爱德华·吉本、伊曼努尔·康德和大卫·休谟。所有的这些作家都是启蒙运动的一员。他们一致认为,在他们的世界中,最重要的知识问题,包括人类进步在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个人在世界规划中的决策权,自然的定义和自然与上帝的关系,这些都与理性在知识体系里的地位有关。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和“理性”的认识。
2021-10-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2 . 问题探究

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主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以为这些东西都是阻碍世界革命的障碍物…·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马克思主义所以立于不败之地者,全在综合此两点耳。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完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

——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1921年2月11日),《新青年》第9卷第4号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蔡和森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2021-10-1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遣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尝博览夷书而得二事焉,不可以夷故而弃之也。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摘编自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官工部主事。529日,在《上清帝第三书》中,再次阐述变法的理由和步骤,提出富国、养兵、养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策。接着,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817日,创《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桂芬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冯桂芬与康有为二者思想间的联系。
4 .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十月革命后“与时俱进”的举措及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
(3)材料三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属于哪个重大理论成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观点
徐光启“如历法、算法、火攻水法之类,皆探两仪之奥,资兵农之用,为永世利”
黄宗羲“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徐弘祖“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顾炎武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运动”的内在推动力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所谓“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有哪些?
(3)材料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观点?它为什么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谈谈你对材料中所说的“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的认识。
(2)材料二为什么说“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
9 .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

材料二: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从材料一看出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和五谈谈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2020-12-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研究证明,广告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存在,但其形成一个产业,却是近代以来几百年的事。从1850年一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这些报纸有英国的《泰晤士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在当时,所有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广告,工厂企业也利用这个媒介来推销产品。1883年创刊的《妇女家庭杂志》,在1900年发行量即达100万份之众,可见大众化媒介的发展速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告的发展。

材料二   战后,电视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50年代美国首创彩色电视之后,由于电视广告集语言、音乐、画面于一体,电视成为最理想的传播媒介,因而在其后的广告业中独占鳌头。除了电视和广播外,报刊杂志及其他形式的印刷广告,也因电子技术的应用而得以迅速发展。广告已成为报纸杂志的生命主宰和收入来源。此外,各种博览会也成为重要的广告形式。现代广告的重大发展还体现在广告管理水平的提高。广告公司的专业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均大有改进,而政府部门也通过立法管理等形式规范和约束广告公司的行为,规定广告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政府还设立专职管理机构,从事广告管理。进入80年代以后,许多广告公司也由简单的广告制作和代理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机构,广告技术也由电子技术所代替,通过卫星可把相隔万里的广告信息在一瞬间传递过来,通过电子计算机可以对广告信息进行存储分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搜狐·新闻频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广告业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广告业的特点及成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广告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