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下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1)材料一作品中的字体是什么书法字体?该作品被称为什么?
(2)请把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归类。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023-03-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3届高三1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思想?该派别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苏格拉底是针对雅典怎样的状况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
2023-03-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3届高三1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评论道,鸦片战争以严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下列项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天工开物》
C.《徐霞客游记》D.《海国图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梁启超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据此推知,梁启超意在(     
A.宣扬中学西学同源B.说明民主政治须结合传统
C.反思戊戌变法得失D.强调国人未领悟民权真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6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9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武威出土竹简记载,汉宣帝时期颁布法令“年七十以上,授王杖,比六百石”,“高年授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A.“以孝治天下”的理念B.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体系
C.人口增长使老龄化严重D.强调对地方控制和管理
2022-03-20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     
A.“民主共和”B.“革命统一战线”
C.“新三民主义”D.“工农武装割据”
2022-11-03更新 | 66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
A.造纸术的发明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C.指南针的应用D.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2021-12-10更新 | 353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届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复习训练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正式提出“仁者爱人”,将立足于“君”的“敬天保民”转移到立足于“民”。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反对统治者对民众实行严刑酷法、暴虐打击,“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看来,“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明君要“制民之产”、“不违农时”、轻徭薄赋,让民众生活有保障。统治者要对民之子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先富后教”。

——摘编自彭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儒家民本思想述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生事业加快改革推进。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改革个人所得税。持续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社会化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夯实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民生事业的大力推进,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济社会欣欣向荣。

——摘编自李青《新中国70年民生改革发展历程与经验》(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民生事业巨大进步的时代背景。
2021-03-18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