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2 . 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已经成熟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D.形成了官员考核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汉文帝上位后,国家连续几年都在发生灾祸,粮食收成很差,很多百姓成为了流民,汉文帝想尽了办法,每年都会花费很多钱在治理灾祸上,但是仍然不管用,民间就逐渐有传言:是不是老天不承认这个皇帝,才降下灾祸。为了安抚百姓,汉文帝公布了“罪己诏”,把自己的错误写下来。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批评时政成为儒生的追求B.天人观念影响政治生活
C.儒学成为限制君权的工具D.封建迷信思想走向僵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B.批判封建伦理,提倡自由民主
C.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D.传播马克思主义
5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中这样解读“王”字结构:“古之造文字者,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这一解读意在说明
A.天君关系是天人关系的纽带B.统治者应构建和谐的君民关系
C.人是天的产物且受天的支配D.君王的权力应受到适度的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唐代妇女的地位高于男性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政治统一有利于女性解放D.理学深刻影响民众观念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造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是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B.促使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有助于文明的传承
C.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
D.强调儒家纲常伦理并借此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陈独秀此举是因为
A.民主科学深入人心B.彻底批判传统儒家思想
C.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D.顺应救亡图存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B.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C.礼乐制、“百家争鸣”、君主专制、民族交流
D.礼乐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