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1 道试题
1 .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2019-12-06更新 | 387次组卷 | 5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反映国民党肯定社会主义制度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相似之处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表明国民党放弃西方现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
A.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C.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
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
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2019-01-11更新 | 51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下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艺术为
A.行书
B.篆书
C.楷书
D.草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
A.对外开放的程度
B.思想解放的尺度
C.政治改革的力度
D.社会转型的难度
7 . 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C.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D.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
2019-04-23更新 | 166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
②“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③“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④“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
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9 . 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种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其他剧种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赵孟瓶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材料强调的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富有生活气味,以形写神
C.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