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11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这本质上反映了维新派
A.反对愚昧,提倡西方学说B.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C.普及文化,发展近代教育D.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梁启超认为:“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一刻不容缓者也。”梁启超在此强调
A.民族主义意识是衡量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B.读史能够增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
C.欧洲的民族主义发达程度高于中国
D.史学变成验证普通民众是否具有国民身份的唯一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指出:“清政府之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并使彼国志士所著《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徒然提倡固陋之说。”材料说明
A.日本“蔑华”的观念由来已久
B.日本“慕华”的传统观念开始出现转变
C.清政府的衰败源于提倡固陋之说
D.日本志士以中国被西洋侵略作为警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5 .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B.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C.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D.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日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7 . 洋务运动时期倡导“中体西用”;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蔡元培此举意在
A.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B.平衡中西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C.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D.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毛泽东曾就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过:“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北伐战争遵义会议一届人大
B.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三大战役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D.武昌起义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吴虞称,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中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年》等杂志22元。《新青年》全年定价2元。《新青年》销售情况前后反差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思想为各阶层接受
B.新文化运动遍及全国
C.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D.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
10 . 他们只学(西方)技术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势必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淹没。“他们”所属的派别最有可能是(  )
A.地主阶级抵抗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洋务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