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契嵩在《钾津文集》中写道:“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的本土化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的政治化
3 . 17世纪末,牛顿科学革命发生之后,人们发现了“人的理性的伟大”,牛顿认为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机械装置,各个天体之间都是靠引力维系。这一认识
A.标志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B.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D.推动了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
4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401次组卷 | 62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丰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档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一次人类心灵争取自治权的尝试。

——基佐《欧洲文明史》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马丁路德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之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之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诗歌创作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有时凄婉悲怆。据此可知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证史B.唐诗风格各异类型众多
C.唐诗真实再现社会全景D.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2021-09-29更新 | 77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1917-1949年间,中国期刊上有关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文章数量出现两次高峰。
高峰时段代表性期刊文章
19211923共有162篇期刊文章,如《相对论浅释)《特殊相对论算理浅说)《相对律之由来及其概念》《相对原理》等
19291936共有354篇期刊文章,如《普遍相对性之重要公式》《爱因斯坦的信仰》《废战:爱因斯坦主张与基督一致》《爱因斯坦的非战论》等。

——摘编自王春燕、朱慧涓《相对论在民国时期的传播》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两次高峰时段的代表性文章分别呈现何种特征?分析该特征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9 . 达·芬奇在《论绘面》中述说画家需要了解眼睛对外界景物感知的方式,并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这些规则,然后才能在画布上构建一个似真的场景。于是他开始探究光学现象和视觉特征,设想了一些公式和假设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并试图发现可以用来制造光学器具的原理,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文艺复兴
A.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B.运用理性否定宗教权威
C.推动光学领取得新成就D.最早揭示万有引力定律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汉代公卿文化程度和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公卿中无文化或文化偏低者占比公卿中儒生占比
汉惠帝11.1%
吕后40%
汉景帝33.3%
汉武帝10%40%
汉宣帝4.6%
汉元帝以后70%—80%以上
A.儒生登上政治舞台B.治国理念的变化
C.公卿垄断教育资源D.统治集团的好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