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孔子B.韩非子C.陆九渊D.朱熹
2022-02-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2021-08-10更新 | 187次组卷 | 7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关于近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①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②“同光十三绝”是中国京剧艺术迎来繁盛的标志
③电影《难夫难妻》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④老舍的话剧《茶馆》是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的成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 . 1921年《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一则启事,称“上年三月间便发起了这一个研究会”,其研究方法为:搜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德、英、法、日、中文各种图书;编译、刊印相关论文。1922年再次发表启事,称“本会上两星期因开滦矿工罢工之事,曾发出通告,募捐援助”。这说明该研究会
①体现了十月革命后进步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热情
②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积极支持工人运动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全新革命政党的领导
④指导无产阶级投身革命运动,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A.①②B.①4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要破除今之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重新回归经学。据此可知顾炎武
A.主旨在于否定君主专制B.努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批判理学杂揉佛道思想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
2020-11-17更新 | 398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材料四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2020-05-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7 . 学者王泛森写道:中国近代思想人物的风貌亦繁复万端:他们有的是意态为保守,而手段为西化;有的是意态为前进,而手段却传统……所以单只是用“传统”或“前进”,“新”与“旧”来描述他们,常常是不够充分的。下列属于前者的是
①西学中源 ②中体西用 ③西体西用 ④洋为中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概括性认识。以下词语中能够反映秦汉时期历史风貌及价值判断的历史概念是
A.赭衣塞路B.约法三章C.文景之治D.焚书坑儒
2020-04-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9 . 下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执干戈,用伐我仇敌,迺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宗法分封             ②天文历法       
③青铜铸造             ④文字书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席勒将美育的内涵界定为自由。“人只有通过审美自由,才能实现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的转变。耳朵里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变成他的职业的一个标志。”他主张
①美学教育重在培养艺术人才   ②改变工业化时期人性的偏枯
③通过审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④回归古朴宁静重建精神社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2-0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